萧县企业家联合会网站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萧县企业家联合会官方网站!

收复外蒙的徐树铮
  • 来源:《萧县史话》 作者: 发表日期:2016-05-16 浏览次数:2219 次
  • 分享到:

徐树铮( 1880-1925),萧县皇藏峪醴泉村人。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世称“小徐”(“大徐”指当时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其父徐忠清(1833-1906),字葵南,清同治癸酉(1873)拔贡生,诠授教谕;一生以教馆为业,弟子门生,不下千人。时徐州八县举人,大多出其门下。母岳氏(1841-1919),为孝廉岳封叔之女,有子女七人,树铮最幼。徐树铮白幼聪慧,三岁识字,七岁能诗,有“神童”之誉。某人不信,验之,出上联“开窗望月”,徐对“拔山超海”,遂叹奇。父亲教馆于徐州守备李秀岭家,徐树铮自十岁起入城与李辅勋兄弟同受业。同窗好友先后有张伯英、张从仁、周祥骏等人。年十三,徐树铮考中秀才。十七岁,补廪。十八岁赴南京参加乡试,名落孙山。自此弃四书五经,绝举业而不为。有志从军。光绪二十七年( 1901),至济南,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极言“困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袁世凯派道员朱锺琪接见,但话不投机。徐树铮靠为人书写楹联度日。一次段祺瑞路见其冬御夹袍,潇洒自若,字极苍劲,而眉透英气,便顿生好感。约以聚谈,有相识恨晚意,遂延为书记官。时段在袁世凯手下带兵,并任山东武备学堂总办。圆了从军梦,徐树铮在段祺瑞于下如鱼得水。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段祺瑞资助,徐树铮赴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读书。闲暇则考察日本法政及一切章制。学五年,毕业于兵科七期。归国,仍入段军。随段先后任第一军军统官、参谋长、军学处长、军马司司长兼总务厅事,充政治会议委员,民国二年(1913)升任陆军部次长,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后,徐树铮任秘书长,号为“智囊”,权倾一时。遇事持正,不徇人意,被构陷,遂辞免。当冯国璋为总统,段祺瑞再任总理时,徐树铮又出任陆军次长。

蒙古王公欲谋独立,形势紧迫,徐树铮乃条上治边之策。民国八年(1919),政府任命他为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前去处理古王公独立事。当时,徐树铮和孙中山被报界称为“中国唯一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收复外蒙失土的两个爱国者。”他首先充分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外蒙情况,购买80辆美国道奇大卡车,突击学习蒙语。10月,他率步兵1个旅和1个骑兵团,车上架着重机枪,仿孔明增灶法,80辆车反复交替上街,多处扎营,外蒙上层和俄日人士弄不清虚实,徐布的阵势让他们吓得目瞪口呆。加上派人私贿外蒙上层人物夫人等手段,结果在徐树铮恩威并施下,仅仅22天,蒙古佛汗乃自请撤其自治尊号。十一月,徐树铮代表民国政府向蒙古佛汗行册封典礼,一场分裂危机,遂告化解。1117日,外蒙自治政府请求撤治的呈文正式送达北京政府。未费一枪一弹,徐树铮顺利完成外蒙回归中国的使命。对此,孙中山欣喜电贺:“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于旬日间见此奇功,以仿古人,未知孰愈?自前清季世,四裔携贰,几于日蹙罔百里。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建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徐回京复命后后又受派带7个狮子金印代表中央政府前往外蒙册封,受到外蒙官民夹道欢迎。徐树铮在外蒙紧张的工作之余,写有《念奴娇,笳》一词,上阙曰阋曰:“砉然长啸,带边气,孤奏荒茫无拍。坐起徘徊,声过处,愁数南冠晨夕。夜月吹寒,疏风破晓,断梦休重觅。雄鸡遥动,此时天下将白。”悲壮中饱含自信。后有人忌其功高,复中伤之。政府解其任,以远威将军檄回京师。

后复代表段祺瑞南下广东,会见孙中山,筹划孙、段、张三角联盟事。后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民国十四年(1925)12月返国。复命后,在离京途中于廊坊为冯玉祥部察哈尔都统张之汀刺杀,归葬萧县醴泉村。

徐树铮旧学根基深厚,能诗能文能书,然志不在文牍。献身国事,中途殉命,国折栋梁。他著有《建国诠真》。徐死后,子审义(毅行)、审交(道邻)辑其遗著,为《视昔轩遗稿》。徐树铮挽孙中山联曾被共推挽孙联中第一:“百年之政,孰若民先?何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个称帝,几个称王!”加上其军事、政治、诗文书法、昆曲等才气,可见其不愧为“民困第一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