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企业家联合会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记安徽陇海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广亚
  • 来源:《萧县防腐》编委会 作者: 发表日期:2018-08-16 浏览次数:3160 次
  • 分享到:


彭广亚是个勤奋好学、敢为人先的人。他19719月出生在杨楼镇张口村彭新庄。父亲曾在学校任教时被划为右派,下到生产队和母亲一起务农,在彭广亚幼小的心灵中,全家人在村里一直抬不起头,每逢运动,父亲就挨批斗、干义务工,加上家里人口多,负担重,生活艰难。彭广亚自幼聪明,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优异。1990年至1993年在萧县师范学习,毕业后在杨楼镇孟庄中学任教,成为一名教师。

按说,彭广亚当中学教师,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他有着争强好胜的个性。他说:“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和父母去徐州市,看到宽阔的马路,两边高楼林立,我就想,将来我要到城市去生活,我要盖一栋最高的大楼。上中学的时候,看到附近村的农民搞建筑防腐,当上老板,我暗下决心,将来我也要当大老板,当百万富翁。”彭广亚儿时的梦想一直激励着他,干事业的心更坚定。他不断地充实自己,脚踏实地,为改变自己家庭的困境,执着地追求和顽强地拼搏着……

艰辛的创业路

199512月,彭广亚辞去中学教师工作,开始下海自主创业。下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考察市场。当时他听说西部蔬菜价格较高,特别是在春节之前,西部韭黄很少,市场紧缺,而杨楼、马井一带农村窖韭黄的很多,在本地又滞销,他萌生了贩卖韭黄的想法。在西宁下车已是半夜时分,在火车站门口住2元的大通铺,早上5点从火车站出发,到批发市场看行情。西宁韭黄的批发价格较高,但韭黄难储存,易发热坏掉,贩卖韭黄风险太大。再加上贩卖韭黄是个季节性生意,没有发展前途,因而放弃了。通过考察韭黄生意,彭广亚悟出一些道理:一是生产的产品一定要有好的销路;二是各类市场的竞争力都很大,要准确地掌握市场价位的信息;三是做生意要能吃苦,有耐性,不能急于求成。

1995年底,彭广亚和表哥程伯虎开始做贩卖麦麸的生意。福建省仙游盛产香菇,而生产食用香菇必须用麦麸皮做原料,每年用量很大。但贩卖麦麸需要成本,自己没钱就先跟别人干,靠别人的钱逐步发展。当时他和程伯虎在济宁面粉厂购买了5万元麦麸,发往仙游县,由于每斤有1元的差价,利润应当很好,可购买的麦麸到杨楼火车站后,一直订不到发往福州市的火车皮。在这一个月里,彭广亚心急如焚,但没有办法,错过了商机,等麦麸发到福州已是淡季,无法获得盈利。通过贩卖麦麸,彭广亚感悟到做生意有着潜在的风险,要通过做生意扩大市场上的人际关系。在市场上要学会算细账,要有灵活性,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更加深刻地理解“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

在商海里,彭广亚贩卖过玩具、服装,不停地探索,没有本钱就打工,在防腐工地第一线当除锈工人,学技术,学预算,学施工,干什么,学什么。特别是在1998年后,从防腐工人做起,凭着诚信、务实、开拓的精神,跟着大哥彭广民当项目经理,后来独立承包淮北矿业集团涡北煤矿综合楼工程。建筑业是个很复杂的行业,从图纸的设计到施工,再到竣工结算,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且经济风险很大。他把建筑业上的问题和防腐产业作了比较,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建筑综合楼用一年半的时间,两年半后才结清账,效益为180万元,而做防腐产业,五个月的时间,做了200多万元的工程。彭广亚认识到做防腐比做建筑投资成本小,设备也不多,利润高。他认准这一目标后,便开始搜集大量的防腐专业的科技资料,向防腐专家学习技术和施工经验。1999年,彭广亚任河南永煤集团供热管道防腐保温工程项目经理,2002年任车集矿供热管网安装、防腐保温工程项目经理,2003年任永煤集团新桥煤矿井筒装备长效防腐工程项目经理,2004年任泰国泰泥水泥厂余热发电脚手架和防腐保温工程项目经理,2006年任伊拉克哈法西、CPFL防腐保温工程等许多国外工程施工项目经理。20072008年,彭广亚带领工人完成濮阳龙宇煤化工20万吨甲醇改造工程,工程造价900万元。2007年彭广亚接手安徽陇海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及时整顿改革,抢抓企业资质升级、业务增项,充实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发展企业文化。以“诚信创伟业,开拓争一流”和绿色防腐、科技防腐为发展新理念,展现陇海的龙腾精神,以创建优质工程为原则,结合实际,多元化发展。

打造防腐一流企业

彭广亚2007年接手安徽陇海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更名为安徽陇海建设有限公司)后,一直在思考公司如何发展。在整顿、调整的同时,企业在单一的防腐施工的基础上,增加了土石方施工、建筑装修施工、外墙保温施工、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还发展了材料制造、物流、技术服务、房地产等产业。全公司围绕着一个目标,专业人做专业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做一流的工程,树一流的形象。

打造“防腐一流企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系统工程。彭广亚首先在人才上大做文章。多年的实践使他深感人才的重要,以人为本,培养和发挥人才的作用是根本。他从自己做起,多读书,多看报,学电脑,上电大,读本科。他组织的领导班子,都有大专学历,均具有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建造师的技术职称。他在下设的办公室和生产经营部、设备技术部、合同预算部、质量安全部、材料供应部及下辖的15个分公司、38个项目部和8个办事处等企业部门,均聘用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吸收技术人员和工程骨干。公司施工队伍发展的方向,就是要改变萧县防腐农民工的形象,让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成为公司的主力军。他的“防腐一流企业”将占领国内和国际防腐蚀业的制高点。为公司产业的正规化和快速发展,彭广亚带领公司的干部、职工建立了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了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人员股份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一系列改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2007年至2012年,安徽陇海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河南永城煤电集团、大庆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新疆塔里木油田、山东渤海造船厂、烟台弗莱士船业、西气东输等建设项目,承建了钢结构防腐、化工设备防腐保温、油罐防腐保温、输油输气管线防腐保温等工程。仅用五年时间,年总产值就超亿元,并先后在昆山、上海、杭州、宁波、昆明、成都、天津、沧州、哈尔滨等地设立分公司和项目部。

彭广亚十分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陇海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的业务量逐渐壮大,发展成为能够独立承担石油、化工、电力、炼油等大中型企业的防腐保温、喷涂、橡胶衬里、砖板贴衬及化工和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建筑防水、墙体保温、土石方工程、高空作业、脚手架以及建筑装修、装饰工程的承包施工。在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防腐蚀施工中,有20多家企业采用传统的喷砂除锈技术施工,彭广亚看到这样施工速度慢、效益差,他考察后,用30万元购买了一台大型通过式抛丸除锈机进入工地。彭广亚向业主介绍这台机器施工的效率高、无扬尘、噪声小,建设单位公司董事长马上开会要求全厂剩余防腐项目全由彭广亚施工队施工。因独自承包这项工程,获得了400万元的效益。彭广亚在北京学习时曾对防腐新工艺进行研究,经研制自创“聚氨酯发泡保护层玻璃钢缠绕机”,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超过原来的10倍以上,首次工程创利200万元。2012年,彭广亚投资500万元,在孙圩子乡建设萧县陇海防腐保温材料厂,生产保温材料;成立萧县防腐施工工具、设备服务中心,工程技术和招投标中心。

彭广亚积极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中国新三板新模式市值提升高峰论坛、全国石油化工防腐与防火技术大会等会议,并发表论文《浅析房建外墙外保温技术发展》《探讨玻璃钢管道施工技术与问题》等。他曾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但他仍是谦虚谨慎,埋头苦干,为公司做大做强寻求更广阔的、科学的发展道路。

陇海人的新梦想

2009年安徽公共频道《天下安徽人》栏目播放萧县“防腐大王”彭广亚的创业事迹,引起社会的关注,让彭广亚在思想上产生了无形的压力。他认为,虽然安徽陇海建设有限公司被中国工业防腐蚀协会授予“全国防腐蚀施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防腐蚀企业100强”,但陇海人在国内防腐市场上“称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要一如既往顽强地拼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科院的一次会议上说过,“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上”“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彭广亚在学习中认识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实现陇海人的“大王梦”,就必须发扬创新、刻苦、拼搏、执着的精神,在防腐产业的发展上实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是公司建立科技研发中心,研究新技术和新工艺,领导班子成员都有研发任务。近年来,已有5人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关于防腐保温新技术的学术论文9篇。在防腐业务的实践中,他们将研究的新成果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二是成立萧县陇海防腐保温材料厂、防腐保温材料与设备物流销售超市、防腐保温科学技术服务部,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成为防腐保温材料的物流配送基地。三是培养引领新科技能人,每年都要安排一部分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到施工基地实习,依靠新科技培养骨干力量和新生力量,形成梯形人才结构队伍,防止科技人才断层现象。四是以“诚信创伟业,开拓争一流”的企业文化精神,倡导绿色防腐、科技防腐新理念,进一步开拓国际防腐市场的发展空间,用“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区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做大做强。切实加强信用创新,不仅创行业品牌、国家品牌,更要创国际品牌,加快纳入国家标准化创新行列,在巩固东欧国际防腐市场基地的同时,向西欧防腐市场奋力进发。

为打好科技防腐、绿色防腐的基础,2010年彭广亚成立萧县龙海置业有限公司,拍下一宗办公楼用地,规划建设公司综合办公楼——国际防腐大厦,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作为研发防腐蚀新材料、推广防腐蚀新工艺、培训防腐蚀人才的场所,为公司下一步的集团化发展和上市提供保障。

(丁再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