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东南35里,有一座山势险峻壮丽的天门寺,天门寺附近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晒书场。提起晒书场,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相传在2700年前,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饱览神州雄姿,采撷民间文学精华,历尽艰难。一日,赶到现在的皇藏峪附近时,忽然狂风骤起,暴雨倾盆,他们躲避不及,个个被淋得像水母娘娘似的。不多时,眼前一亮,雨霁天晴,等定神再看时,却见此处险峻的山岭,层峦叠嶂,好一派雄伟风光!圣人见前面好一片翠绿的平地,于是招呼学生说:“前面一片平地,到那儿一歇,将书取开一晒。”要知道古时还没有发明纸张以前,人们要想写点什么,必须把字写在竹片上。写得多的话,就要将竹片像我们织箔那样串连起来。因此,不长的一篇文章也要写成一大捆。尽管孔子带的书不多,却也有几十捆呢!到了那片平地,几个学生不敢怠慢,将湿漉漉的书简抬过去,摊了好大一片,这书太湿太重,压倒了一大片葱郁的绿草。从此,这片青草年年岁岁都是匍匐在地,与别的草不同。后来,人们为纪念孔子,特给这片草地取名为晒书场。
二
张天师擅于下棋,后来在天宫遇不着对手,整天闷闷不乐。这一天,太白金星告诉他说:“人间鲁国曲阜的孔子棋艺很高。”张天师不以为然地说:“太白,你错了,天上我都无对手,何况人间呢。”
太白又劝道:“你去会会他又有何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嘛!”
张天师强打精神说:“不难,权当白跑一趟!’
张天师说完,就腾云驾雾,直奔曲阜而去。
他来到曲阜,一打听,知道孔子刚刚离家,到陈国讲学去了。
张天师便急匆匆往西南追来。
他追过彭城,又往南追,终于追上了孔子。
张天师向孔子说明来意。
孔子说啥也不愿意下棋,连说:“我的棋艺不行,甘拜下风。再说,我也没有空,要赶到陈国讲学。”
张天师一把将孔子的小毛驴缰绳扯住,说啥也不让他走
孔子恼了,把驴一拴,把驴背上的竹简放在草场上,说:“咱要下棋,得赌点啥,不然没意思!”
张天师毫不在乎地说:“行,你说赌点啥吧!”
孔子一笑说:“咱一不赌金二不赌银,谁胜了,就在败者的额头上弹两下。”
张天师忙点头赞成:“就这样好。”
张天师拿出棋来,摆好后,让孔子先走。
孔子客气了几句,便走起子来。
两人当门炮、别马腿地战了一会,张天师渐渐招架不住,不多时便输了。
孔子用手吹了一下指头,在张天师头上弹了两下。
张天师脸红了红,又下了起来。他连输3盘,头上挨了6下。他摇了摇头自我解嘲地说:“君子不胜头三局。”
孔子笑了一下,也没作声。
两人摆好棋子,又战了起来。
张天师又连败3局。
孔子不愿再来,推辞道:“咱别下了,我还要赶路!”
张天师说啥也不愿意:“不行,不下不行!
孔子一见,恼了,便又坐了下来,说:“好吧,咱就再奉陪。”
二人从太阳露头,一直下到日落西山,一共下了九九八十一盘,张天师一盘都没胜。
张天师用手摸了摸头上的162个疙瘩,气恼地升到天空:“孔丘,你一点情面都不留,我淋湿你的书,让你讲不成学!”
张天师挥手呼风唤雨。
不一会,大雨如瓢泼一般。
孔子来不及收拾,竹简都被淋湿了。
张天师见孔子在雨中的狼狈相,不禁开心大笑。
张天师笑着笑着停住了,又自责起来:你找人家下棋,输了,你还淋人家的书,应该吗?张天师想到此,忙撤了雨神。
雨过天晴,孔子忙把书简解开铺在草地上晒。
张天师见周围的草直立着,挡住了阳光,便用手一指说:“给我都躺倒!”
说起来也真灵,书简周围的草棵都立时躺了下去。打那以后,年年岁岁,直到如今,那地方从没一棵草站起来。
千百年来,人们就把孔子晒书简的地方叫做“晒书场”了。
三
萧县天门寺的东北山上,有一座三进院的“二圣寺”,“二圣寺”西山上有一片像晒麦场一样大的地方叫“晒书场”。
说来也怪。“晒书场”上的草一出芽就伏在地上。老人说:这是孔圣人晒书压的。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来到了天门山。他一进山,就被那儿的奇石怪树吸引住了。他走到东天门时,惊叹石门的险峰深涧,顺手在石门的一边留下了“别有天地”4个字;走到三蹬石门,猛一抬头,见一块巨大的岩石竖在石门左边,仰面观看,高不可测,在石壁上又写下了“仰之弥高”;当他走到五蹬石门时,山谷豁然开朗,阳光照着山石草木,眼前别有一番异样景色,他歇了一会,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下了“异景天开”4个大字。
孔子走到一棵高大的松树下,正想坐下休息,猛听身后一声招呼:“先生,你是游山吗?”
孔子说:“我是鲁国的孔丘,讲学路过此地,这里的景致可真叫人人迷啊!
“啊呀!原来是孔老夫子,村夫失敬了。”
两人客套一过,老者忙对孔子说:“大雨就要来了,前面有山洞可供咱避雨。”
孔子抬头看看天,仅东北有一片乌云,不由得笑了笑:“老丈,乌云远在东北,这儿怎么会很快下雨呢?”
老者笑了笑说:“亏你是个通古晓今、知识渊博的人,你觉不着潮热闷人吗?你看这石板。”老人揭起脚下的一块石板:“石板水淋淋,大雨脚后跟。走,咱快到山洞避雨去吧!”孔子还在迟疑,一阵山风过后,东北的乌云像飞马一样奔来,霎时丢下雨点。孔子慌了,连忙去拎书袋,刚走不远,雨就“哗哗”地下了起来。
跑到山洞,书简已全湿了。雨过天晴,孔子忙着晒书,感激地对老人说:“你有先见之明,真乃当今的圣人。
老人哈哈地笑了:“我也不是生而知之,只不过天天上山,熟悉这里的天气变化,要不然,我也得挨淋受冻。
此后,在孔子晒过书的地方,草儿全伏在地上长,就连山枣树也贴着地皮长。这就是天门寺胜景之一“晒书场”。
后来,人们又在孔子与老者相遇的大松树处盖起了一座“二圣寺”,那片平缓的山梁被人们叫做“圣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