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企业家联合会网站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萧县企业家联合会官方网站!

甜甜的第一产业
  • 来源:邓伟志推荐 作者:柴天纵 发表日期:2016-02-26 浏览次数:1559 次
  • 分享到:

古有神农氏尝百草,不料今有我这文化人尝百果。神农氏尝百草花了几十年时间,我在柏林20162月国际水果蔬菜展览会上尝百果只用了一整天。

琳瑯满目,美不胜收

各地有各地的水果,各地的水果各有自已的特色。可是,集合起来与分散开来大不一样。来自五大洲几十个国家的水果在柏林展出,令人目不暇接。

中国人形容美女喜欢用“樱桃小口”,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红楼梦》里的林妹妹就是典型的樱桃小口。可是,如果见了柏林果蔬展上的大樱桃,你就会产生异样的感觉:樱桃般的大口何美之有?

我台湾人把身材苗条、办事果断、措词犀利的洪秀柱女士称作“红辣椒”,不少人认为红辣椒超过“空心菜”。可是,柏林果蔬展上的辣椒有辣得乍舌的,也有甜如冰糖的,有一尺多长的,还有粗得如大棒槌的。仿《宴子使楚》的话来说,展览会上的辣椒,“‘形’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土豆即马铃薯,过去所见到的多为肉色的,至多是浅咖啡色的,可是果蔬展上的土豆皮有深咖啡色的,甚至有黑色的。你敢吃吗?我尝了一下,鲜美可口。

还有那个洋葱,我在国内只见过球形的洋葱。“葱”字前头加个“洋”字,据说是因为这葱是20世纪初从日本传到中国的。这次在果蔬展上见到了棒形洋葱,还见到了形如橄榄的洋葱。再一了解,洋葱本是野生的,系中亚的土产。在公元前1000年传到埃及,再传到地中海地区,16世纪传入美国,17世纪传到日本的。从土到洋,洋外有洋,天外有天,于是我对洋葱的奇形怪状也就不以为奇了。

不奇中有奇。在智利馆我尝到了一种从未见到过的水果,切开时看到里面种籽分布的几何图形像是画出来的,我惊呆了。吃完了,仍然是只知其味不知其名。智利馆里有位华人,她热情大方,只因她是出生于智利,知道这甜果的智利叫法,说不出中国的译名。世界之大啊!我的知识之贫乏啊!

2016年的柏林果蔬展上的果蔬不仅有自然美,而且有人工美。展览会上有人在瓜上刻上花,给人吃瓜如吃花之感;有的在瓜上刻上小动物,让你吃植物时仿佛在吃动物。你要吃饼,他就在饼上用巧克力浇出你的头像,让你开心后再吃。

果蔬展如同美术作品展,美不胜收。

产业链在展览会上转动

果蔬的经营重要的是信息化。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的最新手段。可是互联网永远代替不了面对面。产销在展览会上见面,供求在展览会上对接。不仅如此,展览会上还就果蔬的生产、运输、储存、环保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一句话,从果蔬的培育到终端的销售都在这里交流。

我很高兴在果蔬展里见到了好多中国馆。当我来到山东省的潍坊馆时,想起一句俗话:“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潍坊的萝葡皮。”便开口向他们讨萝葡皮吃。他们说:“许多国家的朋友都来讨,现在所剩无几了。”正当他们要给我去取萝卜时,我说:“不必了,留给没吃过的外国友人吧!”接着我给他们讲了1967年冬我在潍坊买青萝卜的故事。为了去了解因为救人而牺牲的英雄李文忠在家乡的事迹,走在潍坊街上见有一小车青萝卜在卖,我说买一个,随手掏出伍圆人民币,叫他找。想不到卖萝卜的青年说:“找不出,我这一小车萝卜也卖不出伍圆钱……”这对我有很大刺激,我们中国的农民太辛苦了。一点不错,一斤萝卜三分钱,一百斤才能卖三块钱啊!回到招待所,我编了首打油诗:“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一车萝,不值三块五?”谷贱伤农啊!潍坊馆的朋友听了,风趣地说:“现在好了,你再拿出五块钱,我们就不找了。”

中国人爱中国,我在中国的几个馆里问长问短,逗留的时间最长。他们向我表述了这次参展的收获,对如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都有进一步的认识。他们为这次果蔬的成交量之高流露出喜悦。我为果蔬的产业链转速之快而欢欣。

我从旁看中国的展品,大饱眼福,深感自己的国家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热到寒的各类水果都有。我为祖国的繁荣而自豪!

第一产业就得排第一

参观了一天的果蔬展让我想了很多。水果蔬菜是农作物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水果蔬菜的需求量在与日俱增。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无论如何应当把第一产业排在第一位。第一产业关系人类的生存。有了生存然后才能谈到发展和享受。

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皆以炎黄子孙自谓。这里的字就是从尝百草中选择出五谷的神农氏。他选出了五谷,方有民食;他识出药草,以医民恙;他织麻为布,以御民寒;他陶冶器物,以储民用;他削桐为琴,以怡民情;他剡木为矢,以安民居。在大力倡导以民为本的今天,作为炎黄子孙一定要继承因尝百草而中毒死去的炎帝的遗志,把中国的第一产业的事情办好:发展农业,幸福农村,富裕农民。

如何发展农业?

第一,要重视三农。要把农业的重要性提到要不要活下去的高度。有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忘了挨饿的日子。农产品可以进口,但是只能作为调剂,不可依赖进口。我们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没有哪个大国可以养活我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菸、果药杂,都要以自给为主,不要在批判闭关锁国时走向另一极端。要预料到,万一有哪个国家对我们断了进口,会不会导致我们断炊?要藏粮于地,确保耕地面积底线。

第二,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要把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提到社会结构的高度。结构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社会结构决定社会的稳定与否。社会结构的内涵很多,但是主要体现在城乡结构上。阶层结构的一端就是尚未脱贫的农民;地区结构看起来是空间问题,殊不知东西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西部是中国的农村上。城乡一体是指生活水平接近。在柏林果蔬展上参展的果农、菜农,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生活条件都不比他们的城里人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的城乡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缩小过,后来拉大了,在21世纪只要真正重视起来,依然还可以再缩小。差距缩小,社会协调。

第三,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的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都亟待提高。但是,人非生而知之,人都是学而知之。高素质不是自发产生的,都要靠教育。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的孩子在高校学生的比例急剧下降,这是倒退。可教育界领导人在解释这一问题时,却说:“高校是按分数录取的。”这是抢词夺理。基础教育差,怎么能在高考时拿高分?农民子弟考不上大学不是因为智熵差,而是因为农村的中小学条件差,是顶层设计出了偏差,是因为90年代有人从指导思想上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导致了教育不公,才出现了高校生源城乡比例失衡。在有些国家文化程度是个人隐私,在柏林果蔬展上我不便问,可我在谈笑风生中很自然地问起你们,得到的回答是全是大学毕业除一人外都是大学毕业,这让我走出展厅后还就教育问题不停地思考。

第四,还要壮大农村的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为农民说话。社会组织是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快车道,不要把社会组织归入异类。柏林果蔬展有不少是以果蔬界的社会组织为单位参展的。在一个一心为农民谋幸福的政府眼里,社会组织越发达,信息越畅通,智慧越丰富,工作越好做,我们要有这个政治自信。


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否则追究其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