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企业家联合会网站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萧县企业家联合会官方网站!

对“北欧模式”的云端调查和解析
  • 来源:萧县知名企业家联合会秘书处 作者:邓伟志 发表日期:2020-11-10 浏览次数:1739 次
  • 分享到:

编者按:北欧是指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五个国家。这些国家人口虽少又多是“雪国”,但却被多次评为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地区。对此,人们常常探寻个中缘由。本文作者“利用”疫情期间困于德国的“机会”,在互联网上对北欧国家开展“云端”调查,试图探寻北欧人民幸福生活的由来。基于大量资料,作者提出了若干具有独创性、深刻性、启发性的判断和观点。本期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邓伟志,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终身教授。

北欧是指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五个国家,它们是安徒生笔下小美人鱼的故乡丹麦、北海小英雄的发源地挪威、圣诞老人的家乡芬兰、拥有200多座火山的冰岛、还有科学家诺贝尔的出生地瑞典。这五个国家地处北纬六七十度,在北极圈附近。从人口数量上看,这五个国家堪称小国。挪威、芬兰、丹麦三国的人口都是500多万,瑞典约1000万,冰岛则只有35.5万。就是这样的人口小国,曾被评为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地区。谁都知道,瑞典被称为“北欧雪国”;挪威冰川占全境面积的1/3以上。奇怪了!天寒地冻何以最适合居住?

谁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北欧的日照时间很短,冬天只有四五小时。可是他们只用占全国总劳动力3%4%的人来从事农业,种出的农产品就能够自给或基本自给。就连外贸依存率为80%的瑞典,农产品自给率也达80%。这是为什么?

谁都知道,“地无三里平”是贫因的象征,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北欧五国不仅多大山,而且是高海拔,按通常的道理推测,北欧应当是“贫中之最贫”。可是北欧五国按国际汇率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是全球最高的。丹麦按国际汇率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3744美元,芬兰为43169美元,冰岛为69629美元,挪威为70392美元,瑞典为51165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丹麦是47985美元,芬兰是42165美元,冰岛是59629美元,挪威是70392美元,瑞典是51165美元。以上是2016年的数据,近年又有大幅度提高。北欧为何会这么富裕?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君主制比共和制落后,按照传统理念,在君主制前加上“封建”二字也不为过分。但请看:北欧五国中有三个国家的政体的前两个字是“君主”。试问:落后的社会制度怎么会如此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指数分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0.81.0之间为极高。从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各国人类社会发展指数看,北欧五国都在“极高”之列:

挪威世界第一,0.954;冰岛第六,0.938;瑞典第八,0.937;丹麦第十一,0.93;芬兰第十二,0.26

这又是为什么?

诸如此类,人们将其“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北欧模式”。北欧究竟是如何登上高峰的呢?这些奇特的现象值得社会学界调查、研究、解析。几年前,笔者利用到瑞典讲学的机会,在北欧五国转了一圈,类乎“田野调查”。虽为走马观花,但却留下了深刻印象和不少疑问。2020年这大半年,笔者困在德国,一票(飞机票)难求,有家难归,不便戴着口罩与人接触,于是便利用网络,关起门来搜集北欧资料,自称其为“云端调查”。遗憾的是“云端”上的资料不仅是“碎片化”的,而且有的准确,有的不准确。本想查历年的,可惜在网上,有的数据只有近期的,没有远期的,有的数据有远期的,而无近期的,不系统。后来想想,碎片化、不系统,恰是提炼理论的源泉,恰是社会学者从中提炼理论的富矿。夏秋之交的德国气候炎热,在云端调查中只得“撕片白云揩把汗”,贸然就“北欧模式”的优越之处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因地制宜,以弱胜强。

植物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植物的叶面大小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是逐步缩小的。北欧气候寒冷,瑞典很多地方常年积雪,被称为“北欧雪国”。在北欧,很多阔叶植物无法生存,少数生存下来的叶子也在变小,变成针状。北欧森林覆盖率很高,瑞典的森林覆盖率为54%,挪威森林覆盖率为37%,并以针叶林居多。针叶木有针叶木的特色,用针叶木做出的纸张就比用麦杆做出的要好。因此,北欧人就地取材,每年都出口大量纸浆、纸板和纸张。北欧发展针叶木加工工业,出口针叶木家具,以及林业机械设备。芬兰是世界第二大纸张和纸板出口国;瑞典针叶树木产品的出口额居世界第二,纸浆出口居世界第三,纸业出口居世界第四。针叶胜阔叶。

动物也一样,寒带的鱼不同于热带的鱼。比如三文鱼在温带、热带国家十分稀少,即使在渔业发达的国家,三文鱼也都很贵重。鳕鱼在北欧很丰富,很多国家赶来捕捞,为此冰岛还曾与英国打过一场声势浩大的“鳕鱼之战”。芬兰被称为“千湖之国”。这“千”只能作为“多”的形容词来看,实际远不止一千。芬兰有18.8万个湖泊,鱼类品种繁多,渔业发达,渔民用现代技术捕捞鳕鱼、鲱鱼、鲐鱼、毛鳞鱼等。北欧大力发展寒带渔业,出口水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受到欢迎。丹麦是欧盟最大的渔业国,年产132.8万吨水产。诗人曾为北欧的鱼写过优美的诗篇。

100亿年前,地球在形成的过程中是不看国家来头的,地球在形成以后的板块运动也是不讲情面的。地球赐给人类的自然条件无所谓好坏。为之,则坏者亦好也;不为,则好者亦坏也。冰岛常有火山爆发,危害极大。几十年前,冰岛的火山灰飘到西欧,使得西欧的飞机无法起飞。可是,在“上天容易入地难”的今天,火山是地心向地表上的人类输送重要情报的“快递”。冰岛人便利用这个条件悉心研究火山,水平遥遥领先。冰岛还有一个奇特的坏现象:由于处在两个地下板块之间,板块的碰撞运动能把铁桥扭曲、变形,100多年的时间就会把铁桥变成中国的麻花状。还有地热,不少国家也有,不过在其他国家能见到地热冒蒸汽就够吓人的了,可是冰岛的地热更不同一般,它发出的是能遮住村庄的浓浓大雾。这还不算,冰岛有几处从地下冒出20多米高的温度高达80摄氏度的喷泉,以致热水所流之处,寸草不生。可是,冰岛把所有这些都变成为吸引世界各国游客来观看的景点,从而用旅游收入大大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当然,北欧地下也有好东西,挪威是全球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瑞典更妙,现查明储量为25万到30万吨的铀矿是价值连城的放射性物质,但在百年前,人们认为铀矿并没有多大价值。

农业在北欧经济中占的比重不大,农业劳动力的占比更小,但农产品却能基本自给。这里面机械化起了很大作用,甚至还出现了智能农业。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自给是北欧的大智慧。自给了,农产品对外国的依存度小,就不会受制于他国,不会被他国卡住食道,有助于自立、中立。

第二,文化为魂,社会文明。

北欧重视文化,普遍实行九年、十年制免费义务教育。这“义务”二字的内涵是丰富的。“九年、十年”是法定的,不得变动,变动了,政府就要挨批。实际上,那里的人们在大学、在读研时还有许多免费的项目,不过这也会根据国家经济情况的变化而略有伸缩。北欧国家投入教育事业的费用占GDP的比重普遍很高。在这方面,没有从“云端”抓取到完整的最新资料,一份2007年的老资料告诉我们:

丹麦教育经费占国内GDP7.8%;冰岛教育经费占国内GDP7.4%;挪威教育经费占国内GDP6.8%;瑞典教育经费占国内GDP6.6%;芬兰教育经费占国内GDP5.9%

应当讲,近年比2007年略有变化,比如丹麦已从7.8%增加到了8.5%。这在世界上是罕有的。正因为实行了九年、十年义务教育制,正因为国家在教育事业上投入巨大,北欧学生占人口的比例也相应很高。仍然根据2007年资料:

人口573万人的丹麦,在校学生111.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5;人口551万人的芬兰,在校学生189万,占全国人口的1/3以上;人口1011万人的瑞典,在校学生98.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10;人口34万人的冰岛,在校学生1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将近1/3;人口529万人的挪威,在校学生11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以上。

再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数据看,北欧的教育指数如下:

挪威0.91分,全球居第3位;丹麦0.873分,全球居第9位;冰岛0.847分,全球居第17位;瑞典0.83分,全球居第19位;芬兰0.815分,全球居第23位。

北欧五国不仅学生数量多,教育质量也很好。丹麦自1973年起,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2002年,丹麦全国共有学校3520所,学生111.8万人,其中小学2791所,学生67.9万人;高中307所,学生6.9万人;职业学校164所,学生17.2万人;综合性大学5所,学生7.4万人;师范、技术、农业、商业、艺术、音乐等院校153所,学生10.4万人。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建于1479年的哥本哈根大学,其2003年约有学生3.5万人,在世界500所最好大学的排名中曾获第51位,甚至是第29位的好成绩。从哥本哈根大学走出了一大批诺奖获得者,其中先后来过中国的物理学家父子尼尔斯·玻尔和奧格·玻尔,分别于1922年和1975年获诺奖。在政界,从哥本哈根大学共走出了6位丹麦首相、1位国王,此外还有2位冰岛总理,1位冰岛总统。

为了形成独特的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共享和交流,北欧4个国家的5所顶尖级理工院校从2006年起结成“五校联盟”。这不同于流行的“两校友好”,而是在教育、科研、工业科技发展等各个领域形成了长期的实质性合作关系,它们开设多个联合硕士培养项目,为新时期高科技人才培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极大推动了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北欧十分重视发展先进的科研项目,如光子、微电子、远程通讯等。由于政府、企业、个人普遍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北欧人才辈出。根据2017年的资料,北欧五国获诺贝尔奖的比例很高:

瑞典诺贝尔奖得主30人,按人均排名全球第4;冰岛诺贝尔奖得主1人,按人均排名全球第5;挪威诺贝尔奖得主13人,按人均排名全球第6;丹麦诺贝尔奖得主14人(另有资料说是29位),按人均排名全球第7;芬兰诺贝尔奖得主5人,按人均排名全球第19

由于教育的普及、科研的推动,北欧人还养成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图书馆多,去图书馆的读者多。芬兰拥有各类图书馆3000家,平均1700多人就拥有一家图书馆,人均图书占有率在全球领先。知书既达礼貌之“礼”、又明理论之“理”,社会文明指数甚高。犯罪率极低,原来的牢房改为旅社或工厂。自从虚拟世界发达以后,北欧人普遍喜欢上网。比如瑞典平均每人每昼夜上网浏览的时间达23分钟,用于阅读日报的时间是21分钟,用于阅读晚报的时间为8分钟,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的时间分别高达2小时和45分钟。真正做到了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交相辉映。

由于教育的普及,北欧五国的文明指数很高(迄今,世界上只有2013年公布过一次文明指数):芬兰居全球第10.828分;瑞典居全球第20.802分;挪威居全球第70.742分;冰岛居全球第120.706分;丹麦居全球第130.697分。

第三,坚持中立,国家稳定。

北欧的瑞典、芬兰是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永久中立国。挪威、丹麦也曾被认为是中立国。中立国是指在发生武装冲突时,对交战的任何一方都不采取敌对行动的国家,分为战时中立国永久中立国两种。

北欧各国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甚至“分了不久就合”,“合了不久再分”的时期,不论是胜方还是败方都饱受战争之苦。因此,他们产生了“我不犯人”和企盼“人莫犯我”的强烈愿望。这也是他们得以在安定环境中发展的重要前提。可是,事实上是很难不偏不倚的。弱肉强食,你不犯人,一些强者却要来犯你。比方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迫于德国的要求,瑞典向德国出口了铁,被认为对德国军备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芬兰从1917年就宣布自己是“永久中立国”,在二战中也声称中立,但同苏联和德国都有小磨擦。不说远的谈近的,直到2020年还有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向丹麦提出购买格陵兰岛的领土要求,被丹麦拒绝,双方都不太愉快,取消了互访。可见中立是有难度的,中立只能是相对的。北欧有的国家参加经合组织,仍坚持所谓的“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挪威、丹麦、冰岛是北大西洋公约的成员国,而芬兰、瑞典却不是。丹麦、芬兰、瑞典加入欧盟,而冰岛、挪威则不加入。挪威不加入欧盟不是政府不想加入,而且国内公投通不过。情况是复杂的,冰岛不是名正言顺的中立国,可冰岛却是比中立国还中立的国家。法律规定允许中立国可以拥有自卫的军队,可是冰岛没有军队,没有一兵一卒,这就足以说明冰岛不大可能去侵略别国。

结盟古已有之,是社会稳定的必须。可是,真正互助、共建、共享的牢不可破的国家间联盟是没有的,而大多是一时的。所谓“命运共同体”绝大多数是“利益共同体”。从大处着眼,利益有共同之处;从小处着手,利益之间则多有冲突。国际间常说“政治化”,是的,不能说没有一点政治化,然而,实际上则多是出于“物质利益化”。欧盟对欧洲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为何欧盟出资多的国家吵着闹着要脱欧,其实质是不肯多付出。在欧盟成员国中,还有拿“脱欧”来吓唬欧盟的,其目的是让欧盟多给拨款。还有些国家的地位显赫的总统,看起来了不起,实际上却不然。他声言“为国”是好的,但是不能用坑害别国的手段来为自己的国家谋利益。如果用坑害别国的手段来“爱国”,那么,人们有理由对你的“爱国”打个问号,归根结蒂只能认为你是“爱己”,是爱自身的权势和地位。

很明显,绝对的中立尽管是难以做到的,但一个国家具有中立的意识,也是有益的、可贵的。中立者不走极端,中立者接近最大公约数。中立不仅是北欧对外的策略,而且也是对内的政策。北欧是多党制,瑞典有8个党,挪威有9个党,芬兰有9个党,丹麦有11个党,就连30多万人口的冰岛也有8个党。党派在竞选中多是协商、谦让,远不像美国的特朗普那样在竞选活动中讲过头话,用污辱性字眼。北欧党派之间虽也互相指责,但彬彬有礼。他们强调宽容、合作,反对残酷斗争。近年还出现了党派结盟的现象,瑞典的绿党和社会民主党组成“红绿联盟”。即使是被视为“极左”和“极右”的政党,观点分歧、差异较大,也能做到在辩论会上唇枪舌战、在辩论会后握手言欢。过去讲“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北欧则是“道不同,也相为谋”。在北欧能成为执政党的往往是类似持中立观点的政党。激进的观点也许适用于将来,现在一时通不过,那就忍痛割爱,留待将来“东山再起”。认识总有个过程,处理国家大事不能不接地气,不能脱离群众。

对中立意识要一分为二。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中立者看问题容易做到冷静、客观。有些国际争端国务卿扯破喉咙,听起来振振有词,总统跳八丈高,看起来神气活现,实际上连儿童游戏都不如。总的说来,中立是利大于弊。中立是促进北欧全球竞争力增长的推动力。

根据2020年公布的全球竞争力:丹麦全球第2;瑞典全球第6;挪威、芬兰均为全球第13;冰岛全球第21

在历史上,20062007年芬兰的全球竞争力曾经第2,瑞典曾经第3,丹麦曾经第4。全球竞争力很能说明中立的功力。

第四,异化君主,平等自由。

北欧实行世袭君主制已有千年历史,有其落后的一面。治国方略是不可能靠DNA传播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可是,北欧人在“君主”后面紧接着加上了“立宪”二字,这就把君主制“异化”了。北欧立宪已有100多年历史。早在19世纪就从君主制转为君主立宪制。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但是国王只能作为国家象征,仅能履行代表性或礼仪性职责,不能干预议会和政府工作;议会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构,由普选产生;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世界上最早的议会诞生于公元930年的冰岛。抚今追昔,那时的议会诚然不可能跟今天同日而语,何况议会还在冰岛中断过一个时期呢!但是,倘若抚昔追今,一定会看到冰岛议会在人类发展史上所留下的浓重的、不可磨灭的一笔,并成为今日议会的起点。

有人讲北欧实行的是“社会主义”,也有人讲是“民主社会主义”,还有人讲是“社会民主主义”。北欧一直存在“民主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争,二者无非是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民主,经济上的资本主义成分多一些;后者强调社会主义多一点,主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其实,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讲民主,社会主义的中、高级阶段更要讲民主。“民主”就是要人民来做主,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点。也有人讲他们是“比社会主义还社会主义”。这有点过分,只能认为北欧是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的“初级阶段”要前进一步。讲他们是“比社会主义还社会主义”,就仅是从他们实行“四高”的角度来论证的:他们是“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高消费”。社会主义不就是以人民幸福为目标嘛!从这个角度讲是尚能站住脚的。北欧五国的幸福指数确实是全都名列世界前茅。

2013年到2020年,在每年的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中,北欧五国都位列前十:2020年芬兰的幸福指数傲居全球第17.809;丹麦第27.646;冰岛第47.504;挪威第57.488;瑞典第77.353

有人说北欧人的生活“从摇篮到坟墓”都由国家包下来。这没错,自孩子出生,国家就给父母带薪假,有的国家带薪假四个月,有的国家240天,有的国家则是一年。这假期的安排挺有意思,其中父亲也有一个月的全薪“陪产假”。瑞典240天产假中的195天由政府支付日薪的80%,剩余的45天可申请每天180瑞士法郎的津贴。这是产后的“摇篮”。殊不知孩子出生前,在没有“摇篮”的情况下,国家对孕妇也有照顾,去医院检查坐出租车,也给补贴。老中青看病只需付挂号费,医疗费由国家全包。这样做好不好?过去也有人批判过他们的福利社会,说福利社会“养懒汉”。出懒汉的事是有的,但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福利加教育”就不大会出懒汉。出懒汉总比少福利、出贫困、出偷窃要好。准确地讲,北欧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加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化是资本主义,公平分配的高福利是社会主义。总而言之,不是封建君主制。

说起公平分配,北欧的贫富差距甚小即是明证。他们对高收入者实行高税收,税率高达百分之四五十、五六十。在实行高税收之后富者还是比贫者富,只是差距小了。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丹麦的基尼系数是0.248,芬兰的基尼系数是0.268,冰岛的基尼系数是0.28,瑞典的基尼系数是0.23,挪威的基尼系数是0.25,都没超过0.25,是相当低的了。基尼系数在0.3上下的国家在世界上已是屈指可数,在0.25以下实在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由于贫富差距很小,社会张力小,社会矛盾大为减少。安定是幸福的第一要素和前提。

第五,透明清廉,政治文明。

笔者“斗胆”搜集了北欧五国“一二把手”的零星资料。“一把手”是指国王和总统,“二把手”是指首相和总理。从性别上看,10位“一二把手”中有55女。5位“二把手”中有4位女性。除瑞典外,其余四国掌实权的“二把手”皆为女性。最令人注目的是丹麦国王与首相都是女性。女性比例如此之高,实属罕见。5个“一把手”平均年龄为72.2岁,5个“二把手”平均年龄为48.8岁。最发人深思的是芬兰女总理仅有35岁(上任时34岁),丹麦首相仅是43岁。年龄怎么这么轻?从学历上看,10位都读过大学,还有的留学,获硕士、博士学位。从专业上看,都是文科,如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等。从家庭出身看,国王不用说了,大多数人的父母都是文化人。唯独芬兰女总理马林,她父亲是酒鬼,抛弃了他们母女俩。从此他们母女全靠社会保障度日,住社保房。马林长大后做过面包房店员,卖过报刊。芬兰总体上不嫌贫,但也免不了有人歧视马林。用中国话讲,正因为马林没有“背景”,在全民选举时人们反而更加认可她。果然,她上台后讲:“希望任何人的孩子都可以成大事”。这同中国的名言“人皆可以为尧舜”相接近。

对五国的领导班子如何评价?容我这从事社会学的教师“妄议”几句。一是真正体现了男女平等,真正让妇女顶起了半边天。二是真正做到了年轻化,做到了老中青三结合。老领导不倚老卖老,不对年青的领导管头管脚。三是除三位世袭君主以外,做到了不搞“唯成份论”,不搞“唯背景论”。动不动看“背景”,以背景好而取人误国,以背景不好而不取人既误人也误国。四是北欧的国王完全不同于封建社会那种一言九鼎、暴戾恣睢的国王。他们平易近人,同情弱者,关心民瘼。有的国王把王府捐出来做博物馆。今天的国王之所以不同于过去的国王,是因为法制的进步,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受到法律制约。权与德有时成反比,权大无束则容易放纵,权小则能促其、逼其追求德高,方能在社会上立足。五是五国的班子是透明、清廉的。从2002年开始有廉政指数以来,一直到2019年,丹麦一直是全球第1,芬兰年年第3,瑞典常常是第4,挪威2019年是第7,冰岛是第11。再从与廉政指数相对应的贪污感知指数看,在2019年全球可统计的180个国家中,又是丹麦排名第1,瑞典第2,芬兰第3,挪威第7,冰岛第13。贪腐者微乎其微,这是极其可贵,值得点赞的。在北欧,公务员的任何收入都必须公开,清澈见底。皇宫和首相府免费对外开放。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到政府各部的底楼食堂吃饭。有时外面来吃饭的人多了,菜吃光了,按时下班的部长来了却没得吃。不论什么人都可以使用区政府楼下的厕所……透明意味着官民不分彼此,意味着上下一心,意味着把知情权、发言权、监督权还给人民。不透明是在干群之间筑墙,不透明是封口,不透明是愚民,不透明是讳疾忌医。六是国家领导置于十手所指的监督之下。北欧能如此清廉,不完全依靠自觉,众口交赞来自众目睽睽。有一次北欧一个国家的国王到另一个国家为其国王祝寿,下了飞机换汽车。国王到了国外想放松放松,便要亲自开车。哪知却开车超速。警察想想是贵客,也就放过了国王。警察放过兄弟国家的国王,可是被人称为“无冕之王”的媒体却更厉害,不肯放过。媒体在公开批评国王的同时,也公开批评警察放纵。这就促使超速的国王在祝寿前,先来向公众公开道歉。道歉不仅没让国王丢面子,反而使其因勇于自我批评,而提高了声望。监督是鞭策千里马的加速器,没有这般真正从严的监督,千里马也免不了放松一下。

北欧模式概括说来就是“因地制宜、文化为魂、坚持中立、异化国王、透明廉洁、人民幸福”。前五点是治国之道,第六点是开花结果,是实践对前五点的验证,证明治国之道真是成功之道。小国有大智,大智体现在模式上。

毋庸讳言,北欧也并非十全十美,正如前面列举的各项指数,高虽高矣!但是均未高到满分,还有改进余地。就是将来达到满分了,不断前进的时代又会提出更高要求、更新标尺。对北欧来讲,更紧迫的是如何保持。为了持续发展,需要继续努力,不懈奋斗。认识不可僵化,模式不应当固化,盼望北欧模式与日俱进,不断改进、改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