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猪泉位于萧城东南约14公里,不仅是古萧八景之一,也是萧县八大名泉之一(八大名泉是:北泉、圣泉、五眼泉、拔剑泉、雾猪泉、蔡庄泉、姬村泉、蚂虾泉)。温度30℃,四季畅流,传说古时某人赶着一群猪经过此地,猪干渴而拱地,一母猪竟然拱出水来,成为一泉,遂得名“母猪泉”,后讹传为“雾猪泉”。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山峦起伏,北有马山,西接凤山,南连雾猪山一该泉恰居基中,如一小型盆地。过去未修建水池时,每逢雨季,泉涌四溢,白浪飞溅,声闻数里,蔚为奇观。
据《徐州府志》记载:宋时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因遭大旱,连月不雨,麦苗枯黄,曾作《祈雪雾猪泉寄舒尧文》诗,诗云:
三年走吴越,踏遍千重山。
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还。
翩如得木狖,飞步谁能攀。
一为符竹累,坐老敲榜间。
此行亦何事,聊散腰脚顽。
浩荡城西南,乱石如殃环。
山下野人家,桑柘杂榛管。
岁晏风日暖,人牛相对闲。
薄雪不盖土,麦苗稀可删。
愿君发豪句,嘲诙破天悭。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在雾猪泉的四周修起了一面长方形蓄水池,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0米。旱时引水灌溉农田,雨季山洪暴发并能导入沟渠及时排涝,变水患为水利,大大减少了自然灾害,提高了农业生产,做到了人定胜天。过去的祈雪、求雨的迷信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