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冰波(1893—1958)永堌镇杜庄村人。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后,曾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并在北大任教。当时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毛泽东任助理员,杜与他们相识后由同事、朋友结为至交。后辗转于广东中山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武汉等大学任教。民国16 年( 1927 )随邓演达参加北伐。当时邓提出“以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为基础改组国民党,容纳共产党的纲领,继续领导国民革命” ,杜坚决拥护。民国 19 年( 1930 )邓创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即今之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 ),杜参加并任该会干事( 即中央委员 ),与周谷城共同负责上海党务。
民国 20 年( 1931 )邓演达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两年后李济深在福建发动闽变,成立人民政府,杜以第三党领导人身份参加,曾负责厦门党务。闽变失败,他避走香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负责人在香港集会,共商按照邓的纲领继续战斗,杜参与其中。抗日战争爆发,原邓演达部下陈诚出任军委会总政治部部长( 时周恩来等任副部长 )后,由于陈与杜交谊甚笃,对杜胆识、政见、道德、文章极为推崇,特敦聘杜为设计委员会委员,后又聘为中将参议。陈任第六战区长官后又聘杜为顾问。武汉沦陷后,杜徙居广西桂林东郊观音山,此时因“皖南事变”被俘的叶挺被软禁此山附近。由于杜与叶为昔年志同道合的朋友,常于田野散步与叶相遇时为叶传递信息。杜曾一度向周恩来建议,利用当地江湖好汉将叶劫走救出,周考虑兹事体大,政治影响弊大于利,未采纳。但杜之一片丹心可鉴。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旧部孙连仲出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北平,聘杜为中将顾问,他遂自重庆飞平,参加华北地区受降典礼。孙对其备极礼遇。其间,他秘密联系各方民主人士,于家中聚议,迎接解放军解放北平。后来的农工党副主席方荣欣当时是座上宾之一。杜曾多方掩护中共地下工作人员。解放后他参加民革,当选为中央委员。毛泽东主席不忘旧情,与杜时有书信往来,称杜为社会贤达、知名人士。杜常以此引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