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岭法师(1882——1966),本县宗教界爱国人士,皇藏峪瑞云寺方丈。
冬岭出生在山东县(今枣庄市城)刘姓贫苦人家,周岁时随父母逃荒要饭到安徽省灵璧县尹集村落户。8岁时父母为生活所迫,把他捨到三官庙为僧,法名本秀,后改冬岭。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南京宝华山受戒。光绪三十四年任萧县关帝庙当家。宣统二年(1910)任萧县皇藏峪瑞云寺方丈、萧县佛教会会长。民国15年(1926),萧县六、七、八各区纷纷要求提充庙产办学。冬岭即召开佛教会,决定由全县各庙出款,在萧县城南门火神庙办一佛教会小学,不收学费,培养贫民子女。次年,淮北大旱,赤地千里,禾苗无收,灾民流离失所,逃流要饭的人不计其数。冬岭召集寺内大小推事、僧俗人等,相约寺内节衣缩食,改食稀饭,将节余的粮食,救济附近的灾民;并开放山禁,任灾民上山打柴,以度荒年,附近村民集资勒石以志不忘。民国19年至25年,冬岭奉师命朝拜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峨嵋山等佛教圣地,参访高僧,探讨佛教经典,先后任杭州海潮寺首座、上海清凉寺西堂、徐州云龙山戒期教授、南京古林寺左僚等职。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冬岭回到瑞云寺。次年萧县、徐州相继失守,孙象涵率领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十八大队,在皇藏峪一带活动。冬岭坚决支持抗日游击队,派人送去小麦10石,柴草7000斤。后许西连、冯蕴言等成立萧东办事处,在皇藏地区活动。冬岭派人招待100人以内的过往抗日游击队的食宿,给抗日活动以有力的支持。
民国28年后,冬岭应邀任北京广济寺尊证、拈花寺尊证,西山八大处灵光寺首座兼腾进小学教师等职。33年,冬岭回到瑞云寺,因日军经常到皇藏一带扫荡,他在拐山、夹沟等处躲避,37年,冬岭应邀至济南,任净居寺法会首座。
建国后,冬岭从济南回到灵璧县三官庙,受到人民政府多方照顾。抗美援朝时他积极响应中国佛教会的号召,捐款捐粮,购买“中国佛教号”飞机。1952年土地改革时,人民政府分给他五亩半土地,和徒孙一起过自耕自种生活。1958年,冬岭先后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华东五省一市和在安徽省九华山召开的佛教整风运动座谈会,学习中共八大有关文件。他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团结宗教界人士起了积极作用。
1960年,冬岭回瑞云寺任方丈。他团结佛教信徒,遵守人民政府法令,在保护山林古迹,庙宇文物、编写文史资料方面,作出了有益贡献。“文化大革命”中,皖北旅游圣地——皇藏峪瑞云寺的古碑诗文等文物,被破坏殆尽,无法辨认。唯有冬岭工笔抄录的两万三千多字的《瑞云寺建始碑文,名人游记、诗、历代和尚略历》,及他历次向中共萧县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写的工作报告、皇藏峪瑞云寺之起源命名,以及历代和尚绿化造林、建筑寺院的略写等资料,尚可资寻查参考。1966年8月17日,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迫害致死。中共萧县县委统战部于1980年元月27日给冬岭法师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