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林(1904——1975),原名朱玉珂,本县新庄区李集乡朱小楼人,自幼读书,高小毕业。民国17年(1928)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发动农民向土豪作斗争。次年春,在郝集、朱小楼等地组织农民协会。18年春在国民党清党时被捕。后押至镇江,以政治嫌疑犯的罪名判刑三年。出狱后,全县共产党组织已遭到严重破坏,革命处于低潮,他积极寻找党组织,把失散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恢复了中共朱小楼支部。
民国26年,朱玉林任四区(黄口)区员。萧县沦陷后,他把四区区队40多名队员拉到萧铜边境,建立抗日游击队。29年初他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编入萧县独立团六营,他任营教导员。次年4月,随新四军四师东撤至津浦路东。5月,奉命返回萧县,任中共萧东临时县委(次年春改为中共萧铜县委)书记,同在萧东坚持抗日的许西连等人密切合作,领导萧东的抗日斗争,先后建立九、十区抗日政权。31年9月,朱玉林不幸被驻徐日军捕去。但始终未暴露身份,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出狱,被调往淮北区党委党训班学习。33年,任中共萧县县委副书记。
民国36年元旦,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召开回师东进的誓师大会,成立了豫皖苏第三地委,朱玉林任三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1月,地委任命他为中共萧县县委书记兼县长、县大队大队长,集党政军于一身,随陈毅、粟裕大军东进。在军分区第五团的支持下打回萧县,很快建立起王寨、石林、朔里、大屯、黄口、红庙等地的区、乡政权。萧县人民几经国民党军的蹂躏,热切盼望解放军到来,纷纷要求参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县大队由一个排发展到5个连,扩大到600余人,控制了萧西大部地区,37年淮海战役爆发,萧县民主政府成立支前指挥部,他任政委。组织全县13000多民兵支援前线,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朱玉林在长达20年的刊间内,参与和领导萧县的革命斗争,直至解放,继续领导全县经济恢复工作。1951年调任中共宿县地委农委书记、农会主任,后任宿县专署副专员、专员,国家纺织工业部检察局第一副局长,湖南省轻工业厅副厅长、湖南省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湖南省监委派驻省商业厅监察组组长等职。1971年5月离休后住在宿城,1975年12月22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