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萧县企业家联合会网站首页欢进入萧籍名人录
分享到:
刘大奎

刘大奎(1900——1982),本县杨楼镇集乡郝庄村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早年给地主扛长工,后来在家务农,兼做些小生意。他酷爱棉花生产,早年给地主扛长工时就学会种棉技术,后来在自家的几亩地里更注意总结种棉经验。在农业集体化以后的几十年中,他摸索出一套棉花高产经验。如“凹打早,尖打迟,平头打顶最适宜”的棉花打顶经验,对棉花增产起了很大作用。刘大奎利用自己的植棉基地,搞科学实验,总结经验,再指导大田棉花生产。在冬闲季节,他跑遍集公社和附近社队,讲解棉花生产技术,指导棉农作好种子保管和处理。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节,他身背干粮,深入田块进行现场指导。经过他的努力,集公社最早成为全县皮棉单产过百斤的公社。他的棉花试验田,也是全县第一个皮棉单产突破二百斤的田块。

1963年元月,刘大奎被评为华东地区劳动模范,出席了华东先进集体代表会议。同年2月,他又出席了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3月,他当选为萧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月当选为安徽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此后多次出席省、地、县召开的农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议。

党和人民给的荣誉,使刘大奎精神更加泡满的工作。1973年,他摸索出油棉、粮棉间作经验。充分利用油棉、麦棉的不同生长期,科学管理,获得亩产皮棉180斤、油菜籽320斤和亩产皮棉180斤、小麦300斤的高产。

1982年,刘大奎破选为安徽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身体有病未能出席会议。同年328日病逝,中共萧县县委和县人大等单位,派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对他为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所作的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

  • 上一篇:暂无信息
  • 下一篇:尹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