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基(1911——1984),本县新庄区李集乡阎店村人。其先二世业医,及其父改务农耕。自幼随父务农,农闲时略学文化。时农村养马者多,马病无处求医,遂立志学兽医以求济世。民国27年(1938)冬,就学于当地兽医王建喜,经其言传身授,数年之间,尽得其技。后又多次外出拜访名师,博采众长,医术渐精。其医德高尚,长期服务乡里,既拒绝招待,又分文不取。在农忙时每遇急诊,立即丢下农活随畜主前往。遇畜主经济困窘无力购药者,常解囊相助,并不责还。他常言:“牛马乃农家之宝,若有损伤,则去了半个家当。我也是农家子,由贫穷困苦中过来,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岂有不鼎力相助之理?”
1957年,经乡区推选为县劳动模范,获奖金200元,全部捐赠初级社购买种牛、种猪。1959年秋,省农业厅征聘农民专家为高等学校提供师资,乃受聘于安徽农学院,任畜牧兽医系教师。1961年秋,由学校保送省中医学院进修三年,以充实理论基础。回校后从事中兽医教学工作。1965年随系下迁凤阳,除教学外,在主持兽医院工作中亦卓有成效。
1972年以后,两次当选为安徽省第四、五届人大代表,《安徽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曾先后报道其事迹,解放军兽医院校数次邀请其讲学。1983年晋升为皖北农学院兽医专业讲师。
李夫基治学注重实践,从农村实际出发,提倡廉、简、便、验。其学术所本为《元亨疗马集》,在接受前人经验基础上,有所充实与发展。尤长于大牲畜内科急症,对外科、骨科亦有创见:如柳皮接骨法,小夹板固定术等。对牲畜外用药物之剂型与配方,亦有改进与提高:如治疗疮疡之生肌散,消除癣疥之灭疥油,接续断骨之接骨膏等,经李处方,效果奇特,凤阳地区至今沿用不衰。1972年在友人协助下,将30年诊疗经验整编成《中兽医诊疗》一书30余万字,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三万余册,发行全国。
李夫基晚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仍坚持工作,主动接受夜诊。1984年3月因重病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回乡疗养。9月4日病情突然恶化,病逝于家,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