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萧县企业家联合会网站首页欢进入萧籍名人录
分享到:
王仲廉

1、简介

王仲廉(1903-1991) ,安徽萧县人,抗日名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抗战时任第八十五军军长,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苏鲁边第二挺进军总指挥,江苏省保安处长,安徽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职。率部参加绥远、南口、太原、徐州、武汉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随枣、枣宜、豫南、豫湘桂会战、豫西鄂北大捷,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1947年因在山东与解放军作战失利被蒋介石撤职送交军法审判,1949年赴台。

2、主要事迹如下

绥远抗战

19362月,日本关东军扶植蒙古德王成立伪蒙古政府,多次进扰绥东。11月月中旬,日军又在田中隆吉指挥下进犯红格尔图,企图打通绥东门户,西窥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国民党华北第七军团总指挥傅作义,不顾主和派的阻挠,成功地进行了绥远抗战,于1124日取得百灵庙大捷。时驻绥东的王仲廉部在汤恩伯指挥下协助傅作义部参战,赶走了德王。

南口血战

1937"七七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开始。十三军编入傅作义的第七集团军,移驻南口布防。8月下旬,在汤恩伯指挥下,王仲廉参加了南口战役,第八十九师在怀来、南口与居庸关一线与日军血战20余日。

8 月,日军由北京西山向南口猛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第十三军奋起反击。王仲廉率八十九师依托山地,凭险扼守,顽强抗敌,与日军激战20天,战况惨烈,全师官兵伤亡达6000余人,南口失陷。9月,八十九师移向冀豫边境。10月,日军进犯晋中,王仲廉奉命率部驰援太原,参加会战。太原沦陷后,汤恩伯第十三军扩编为第二十军团. 辖第十三军(汤恩伯兼军长)、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第八十五军。不久,王仲廉升任第八十五军军长。军团南调至安徽亳县集结。

台儿庄大捷

1938 3月,王仲廉率八十五军参加台儿庄战役,与日军激战临城地区,配合友军杀伤大量日寇。

1938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第二十军团编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序列,向枣庄、峄县日军侧背袭击,以配合孙连仲第二集团军扼守台儿庄阵地。324日,日军猛攻台儿庄,孙连仲部三十一师池峰城部拼死防守,与日军血战达半月之久。李宗仁命二十军团南下増援,该军团在郯城以西、向城以东的玥王山、禹王山一带与日军互相延翼包围,形成胶着状态,延迟了对台儿庄的增援,但滞缓了日军攻势。44日,蒋介石电责汤部"居敌侧背,攻击竟不奏效",令其"奋勉围攻歼灭此敌"6 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至7日展全歼进攻台儿庄的日军濑谷支队。9日,李宗仁命各部对撤守峄县之日军展开攻击,王仲廉指挥八十五军向西北猛插,采用"精兵夜袭"战法,一夜之间攻占九山,将日军歼灭。随后移师邳县以北,组织阵地防御。台儿庄大捷后,王仲廉以战功获青天白日勋章。

5月,八十五军开赴徐州待命。后李宗仁放弃徐州,王仲廉部西撤至开封。

参加随枣会战

19387月,王仲廉部由豫南调赴江西,参加武汉保卫战。武汉沦陷后赴湘西整补。

1939年春,八十五军改为甲种编制,辖第四、二十三、九十一师。3月编入五战区左翼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由沙市渡过长江,驻守桐柏山南麓的随县、枣阳间。51日,随() ()会战开始,日军于8日占领枣阳地区。12日,中国军队向南阳、唐河西南发动进攻.日军24日退回。会战结束后,八十五军调镇平、南阳一带整补。7月,王仲廉晋陆军中将,19402月去重庆受训,兼任中央训练团(陈诚、王东原先后任教育长,刘真任主任秘书)第七期第二大队大队长,4月返回南阳。

1939年冬,王率八十五军隶属于汤恩伯第三十一集团军,参加了国军第五战区1939年冬季攻势。

参加枣宜会战

194051() ()会战开始,日军自信阳之北汹涌西犯。中国第五战区军队出汉 ()()公路,打击西进日军。512日,三十一集团军在北线由东、南、北三而向正在樊城东北集结的日军第三师、石本支队逼近,并连夜实施猛烈攻击,迫使日军陷入苦战并于16日退回枣阳地区。南线,右翼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与敌激战中壮烈牺牲。

驻守豫皖边

194011月,王仲廉升任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任豫鄂边区游击总指挥,率部驻守象河关及汝南以东地区。19418月,改兼鲁苏边区游击总指挥,率部开往徐州附近抗敌。

此时,汤恩伯任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将总部设在安淤省临泉县吕大寨。王仲廉成为受到汤恩伯重用的实力派之一,历任要职:1942 年初改任鲁苏豫皖边区第二路挺进军总指挥;5月兼江苏保安处处长;10月兼任安徽第四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兼该区保安司令;19432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徐海行署主任;4月升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11月调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赴河南宝丰就任。王在豫皖边协助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不断进攻新四军。

19412月,第三十一集团军参加豫南会战,在舞阳大战日军,使日军惨遭重击。豫南会战名列国军抗战正面战场22次大规模会战之一。

豫中会战(豫湘桂会战)

19444月,日军发动豫中会战,在冈村宁次指挥下,以15万人分兵进犯郑州和抗战爆发以后河南省唯一未曾沦陷的大城市洛阳。中国军队参战兵力28万人,由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统一指挥。王仲廉率部在密县、马驹岭反击来犯日军,迫敌陷于守势;后又在禹县、襄城、许昌等地与日军激战,终因汤部长期政治军事腐败,为期1个多月的会战以失败告终,汤部向豫西撤退途中,又不断遭到地方武装别廷芳旧部的袭击。王仲廉率领的三十一集团军总部直属部队被地方武装包围在一个土寨子中并缴了械,王侥幸逃脱。

豫西鄂北大捷

1945321,豫西、鄂北日军西犯,王率第三十一集团军在内乡、丹水一带作为第二线兵团抵抗日军。4月,该集团军第八十五军在西峡、魅门关等地逐次抵抗,激战4日,使日军无法进展。5日,王仲廉指挥集团军反击,在魅门关歼灭日军一一〇师团长以下4000人,受到国民党中央的嘉奖。获得豫西鄂北大捷。5月,王仲廉在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日本无条件投降后,9月,王仲廉参加了郑州受降典礼,随后率部进驻豫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