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扬将军是安徽省萧县人,生于1891年。清朝末年,他考入新式陆军学堂,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李明扬参加了江苏起义军援鄂支队,在武昌结识了同盟会知名人物李烈钧,并结为知己。李烈钧回到江西后,出任江西省都督兼赣军总司令。李明扬追随左右,历任沿江防军司令、湖口要塞司令兼赣军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讨袁战争。先后担任过北伐军团长、师长、军长、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江苏淮南行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参加过抗击日军的台儿庄大战。
人生经历
1924年初,李明扬任驻粤赣军总司令,驻军广州北郊。这时,周恩来适自苏联回到广州,除担任中共两广区委书记外,他还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仑将军的政治秘书等职,在政坛上相当活跃。他曾几次应李明扬之邀,去其部队驻地作演讲,宣传革命思想。李部当时虽仅有3000余人(对外号称两个旅),且枪支陈旧,但官兵们全是江西子弟,彼此团结,士气较高。尤其难得的是,李明扬不开小灶,与官兵们同桌进餐。他这种官兵平等的作风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恩来在与陈延年、苏兆征、萧楚女等战友开会讨论党的工作时,曾两次说起李明扬。他说:“李明扬这个人正派,懂军事,在军界资格老,很值得争取,至少要争取他成为我们可靠的朋友。”
1927年大革命失败,李明扬委派身边的文书官徐彬如(安徽萧县人,与李明扬是表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骑马去找到7师党代表吴绩熙、军党代表朱克靖等人,要他们务必提高警惕,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变。
进入军界后,先后担任过北伐军团长、师长、军长、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江苏淮南行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参加过抗击日军的台儿庄大战。 民国28年(1939年)到苏北泰州任国民政府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新四军挺进苏北,军长陈毅亲赴泰州拜访李明扬,带去毛泽东、朱德致李的问候信。当然,在陈毅、李明扬之间起了重要沟通作用的还是周恩来。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就与李明扬建立起的情谊,为陈毅、粟裕与李明扬的统战关系奠定了基础。李明扬表示:“抗日我干,打内战我不干。”同意借道让新四军东进。民国3O年副总指挥李长江变节投敌,他率领第四纵队、教导大队,到里下河地区坚持抗日。民国34年5月28日,日军包围了李部驻地唐家甸,李被捕,关押在上海。日、伪劝降,被他拒绝,直到日本投降才获释。抗战胜利后,李明扬任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淮南行署主任。他反对打内战,主张国共两党和谈,与周恩来、陈毅、粟裕的联系从未中断。这自然又激怒了蒋介石。李明扬曾两次遭国民党特工暗算,每一次都死里逃生。
1949年初,李明扬在徐州贾汪率部起义。解放后,他担任了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51年,李明扬过60岁生日,上海市长陈毅特地前往祝贺,还转达了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祝贺。不久,李明扬举家迁往南京,仍住八府塘旧宅。他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农林厅厅长等职。“文革”中,李明扬当然也在劫难逃。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周恩来出面干预,让他渡过了难关。
1978年11月1日,李明扬在北京逝世,粟裕为其主持了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