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县2018年知名企业家年会上
李芳茹
各位企业家、各位会员,同志们、朋友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萧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7年,萧县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围绕“奋力在皖北振兴中闯出新路,坚定向全省第一方阵冲刺”的目标,扎实推进“四创”萧县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9.97亿元,增长9.5%;财政收入完成23.4亿元,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334.7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36亿元,增长12.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3%。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连续两年全市第一。两项工作获国务院表彰,3项工作全国先进,8项工作全省先进,发展动力更足、活力更强、结构更优,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趋稳向好。首位产业产值176.47亿元,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家,全市工业企业纳税十强中萧县占4家。项目建设卓有成效。90个“610”工程项目完成投资82亿元。93个省“大新专”项目完成投资121亿元。334个市“5161”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县污水处理厂项目入选国家“PPP”项目典型案例。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获省政府表彰。园区发展日趋优化。开发区获评“徽商投资兴业十佳开发园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排名第16。盘活“僵尸企业”11家,节约集约用地1000亩。萧县和上海张江高新区战略合作发展模式受到省政府肯定,发展成果通过上海张江高新区专家阶段评估。张江萧县高科技园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省级备案成功。现代农业逐步壮大。农产品加工产值210亿元,增长20%,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7家。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1个、家庭农场148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45个。服务业动能加速释放。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成功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华夏银行全国第一支县级15亿元城镇化建设基金和交投公司非公开发行10亿元公司债券成功获批。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乡面貌持续提升。107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25项市重点调度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棚改新开工3000套30万平方米。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绿化美化亮化成效明显,市容环境整洁有序。总投资20亿元的连通乡镇公路项目有序推进,国省干道完成改造100公里,萧县至徐州轨道交通项目列入省、市交通规划。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皖北第三,荣获“省文明县城”“省园林县城”荣誉称号。
深入推进开放创新,发展活力日益迸发。全年招引项目117个,实际到位资金192亿元。全省招商引资现场会在萧成功召开。创新招商方式入选全省“现代招商之路”典型案例,省政府办公厅以政务信息形式专题发布我县《设立产业引导基金 促进新兴产业落地--萧县创新新兴产业招商培育模式取得实效》经验做法,招商引资系列做法被省级层面确定为可复制改革经验。创新活力日益增强,发明专利申请量220件。成功与北京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等四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并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共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二、2018年工作部署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l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9.5%。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主要指标领跑全市,全省前移。(今年1-2月份,全县财政收入4.26亿元,增幅34.9%,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5.8%,其中工业投资增幅42.7%,以上三项工作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8.2%;限上消费品零售额5.13亿元,增幅19.4%。)
围绕上述目标,统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行动方案》,全力打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建材、橡塑等行业提档升级,实现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大力推动机械、防腐化工、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力争主导产业产值占比70%以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确保战新产业企业达30家,完成产值超40亿元。着力壮大首位产业。强力推进“3个10”工程,不断延长首位产业产业链条,确保首位产业产值增长1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促进园区全面升级。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加快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及相关配套改革。引入文化创意配套产业,加速推进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建设。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孵化功能。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抓好整顿关闭污染企业集中行动,积极开展重点行业绿色示范工厂创建,推进园区环境升级和绿色示范园区建设。确保“一区五园”实现产值210亿元,工业税收3亿元。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全面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继续加大“4321”政银担、“劝耕贷”、续贷过桥资金等金融产品推进力度。强化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确保新增贷款45亿元。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促进多家企业实现上市挂牌。
二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以“610”工程为主抓手,确保全年推进重大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10亿元,以持续不断的投入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强项目谋划。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做好项目的谋划、论证、储备和跟进对接,提升项目成熟度和精准度。力争全年列入省“大新专”项目80个,计划投资50亿元。列入市“5161”工程项目340个,计划投资130亿元。规范推进项目建设。更加注重项目开工前的环境保护、土地合规、资金保障和招投标等前期基础性工作。持续实施“四督四保”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制度,强化督查调度、完善台账管理、提升服务保障,确保项目的开工、建成、投产、达效。
三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招大引强,突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继续大力实施“萧商回归工程”,再创招商引资新业绩。持续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2018年拟在广东深圳召开一场高层次的招商引资推介会,广泛邀请珠三角区域有转移意向的企业家、知名经济学家、专家学者等知名人士,以“萧县发展论坛”的模式促进更多优质企业来萧投资兴业,吸引更多人才来萧县创业发展。充分发挥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平台优势和“张江高新区、久有基金”品牌优势,突出高端技术、高端人才,聚焦“三重一创”重点产业,促进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提档升级。持续加强招商引资研究,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的关键一招、确保全年引进项目120个,到位资金200亿元。
四是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凤城新区建设。强化规划的编制与监管、落实项目规划监管人员实行终身负责制,确保岱湖核心区建设项目如约完成,岱湖湿地公园开园;实现滨湖路等14条道路建成通车,形成新区主次干道“六纵六横一环”格局;加快“六馆一中心”建设,确保主体完工。开工建设金融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风城植物公园和公立医院,进一步完善新区功能。稳步推进老城改造整体提升。围绕棚改任务“五年规划,三年完成”目标,加快推进陈沟区域、毛郢区域、高庄区域等棚户区改造,突出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确保开工建设安置房4000套40万平方米。完善城市应急管理、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着力破解各类“城市病”。加快建设黄淮公园广场暨地下停车场项目,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一河五沟”治理。完成城西、城南出入口整治,加快城东出入口整治,确保老城日益靓丽。持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巩固扩大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面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实行环境卫生、园林养护和渣土运输市场化运营。加强市容秩序管理,努力实现网格化、精细化,完成城区主干道户外门头改造,实施绿化提升工程,确保县城“路畅、街净、水清、生态、城美”。
五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三个“10条”,统筹抓好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环境风险管控和环境质量改善。不断加强扬尘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整治、企业高架污染源管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力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全面实行“河长制”“林长制”,坚决做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和非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加强企业环境监管,严把准入关,确保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过去的一年,我们凝聚共识、戮力同心,提振了干部精气神,汇聚了发展正能量,浓厚了发展新氛围,展示了萧县新形象。未来的一年,是萧县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的攻坚期,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闯出一条皖北振兴、后发赶超的崭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