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 毛润琳
翻开《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萧县防腐》一书,萧县防腐蚀产业从艰苦创业、发展壮大到创建品牌、召开国际盛会、实现新崛起的内容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流淌着萧县防腐人创业的血汗,充满着发展路上的苦辣酸甜,表现出萧县人民淳朴、忠厚、吃苦耐劳、敢于创新、诚实守信的敦厚美德。萧县开创全国防腐蚀业历史先河,《萧县防腐》一书凝练了萧县防腐蚀文化,填补国内行业空白。
全景式展现萧县防腐蚀行业的发展历程
本书用详尽的史料、丰富的图片,从创业、发展、壮大、创建、名企、盛会、崛起几个角度全景式展现萧县防腐产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早在1969年,萧县防腐蚀业就以包工形式进入工业领域,开启了全国防腐蚀行业的先河。自20世纪80年代起,防腐蚀业就是萧县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逐渐延长到防腐蚀涂料生产、防腐蚀机具制造、设备制作、现场施工、人员培训等,特别是国际腐蚀控制大会召开后,萧县防腐蚀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总量加速扩张,成为推动萧县经济崛起的重要力量。萧县防腐蚀产业一步一步由小做大、由弱做强,不仅产业链不断拉长,而且呈现出产业群的规模,带动了萧县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防腐蚀产业成为萧县的富民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发挥了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优势,谱写了防腐蚀行业崛起腾飞的新篇章。
萧县防腐蚀以萧县为大本营,在大庆、新疆、青海、内蒙古、广东、大连等地建立30多个施工和生产基地,工程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域。1994年,萧县防腐蚀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2016年业务扩展到德国、俄罗斯、亚美尼亚、泰国、卡塔尔、日本、斯里兰卡、土耳其等38个国家。 萧县防腐因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质量优势突出,2005年10月被授予“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称号,成为全国防腐蚀区域品牌。2009年4月,萧县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无论是领导层次、会议和展览规模,还是大会实效和影响力,都达到历届之最,为全国防腐蚀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重要贡献,使萧县的社会发展、面貌的改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本书升华了萧县防腐蚀产业,凝练了萧县防腐蚀文化,内涵丰富,生动翔实,填补行业空白,是全国防腐蚀行业绽放的一朵奇葩。
生动刻画了萧县防腐人
本书在“人物”一章中,通过记录12位有代表性的、贡献卓越的防腐人成长之路,生动刻画了具有吃苦耐劳、敢于创新、诚实守信精神的萧县防腐人。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象真实,生动感人。这本书是为萧县农民树碑立传,是为萧县防腐人树碑立传。
20世纪60年代末,从黄河故道沿岸走出一帮有经营头脑的农民,他们手持简易毛刷、铲子等粗陋的工具,背井离乡,白手起家,“一把刷子闯天下”,从组建一个农民油漆队,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施工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施工领域从最初的小化工拓展到当代的石油、化工、冶金、水电、热电、核电、酿造等各工业行业,市场空间由国内延伸到国外,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展示了萧县农民的勤劳、守信、创新、拼搏的形象和区域经济的实力。在防腐蚀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萧县农民由“黑包工”、农民工、打工族逐步转化为掌握高科技尖端技术、拥有经济实体的企业家和产业工人。
萧县农民从黄河故道走向全国乃至国际防腐蚀大市场,成为掌握高科技的产业工人,以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为萧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是萧县农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大创举。在国内外大型防腐蚀施工中,国际友人竖起大拇指称赞:“了不起的萧县农民”。萧县防腐人的足迹遍布边疆沙漠、河海港口、繁华都市、异国他乡,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浇筑大地,书写着绚丽多彩的人生。他们的成功,是萧县人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结果。
展现萧县防腐人在技术创新中的成果
萧县防腐历经风雨50年,它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周而复始。萧县防腐人在漫长的岁月里探讨并撰写了许多学术文章,成为引领萧县防腐蚀业创新发展的魂。本书因受篇幅所限,仅选择了其中一部分代表成果。这些学术文章,有探讨新技术的应用的,有研究如何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的,有展望新技术在实践中的推广的……从这些文章中,我们看到了萧县防腐人的执着追求。萧县防腐人用交流提高的心态,透过那不断涌现的研究成果,打开一条认知萧县防腐今天与未来的通道。
萧县防腐是中国防腐蚀行业的一面旗帜,萧县防腐把创新作为创建的根本动力,集中创新力量,以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标准创新、诚信创新、品牌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在质量的可靠性、服务的便利性、技术的先进性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品牌综合实力,力争尽早实现创建目标,成为中国防腐蚀行业第一个国际品牌,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