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企业家联合会网站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萧县企业家联合会官方网站!

天门寺
  •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15-04-16 浏览次数:1944 次
  • 分享到:

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明宣德四年,知州杨秘重建,更名为“天门禅院”。寺院三面环峭壁,四十四间,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造形古朴端庄。寺内七尊玉佛,举世无双。

天门寺:元至正年间,禅僧静本等爱其地幽深僻,在此开山建寺,因是山东南之谷号天门,遂命寺名曰:“天门寺”。明宣德四年,知州杨秘重建,更名为“天门禅院”。寺院三面环峭壁,四十四间,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造形古朴端庄。寺内有一石佛,叫飞来佛,当地人称二佛爷,据传说,当年建寺时,当大殿落成,如来佛像塑成,石匠们抬头一看,见寺后山岩“金鸟踝”伸头探脑,虎视耽耽。大有跃下之势。石匠戏曰:你若能飞下院中不碰大殿,我便雕你为二佛爷。石匠话音刚落,一声响亮,一巨石似从天降飞落在大殿前,因之,天门寺大殿上就有了泥塑的大佛爷及石雕的二佛爷。即飞来佛,二佛爷法相端庄,与如来佛无二,只是略小了点。现殿内供有缅甸玉佛七尊,院中古木参天,环境雅静,这里洪钟长鸣,法香溢远。寺后院有一方井,最旱时水深也是一米余,且水位不再下降,解放初在此办天门学校,可供数百人食用。水质甘洌,当地人因雨后水涨时,如成堆蚂蚁涌,故称之蚂蚁泉。明代萧县一知县郑公游天门寺,知其泉大旱之年不竭,每于春旱时为山下百姓提供浇苗点种之便,便将此泉改名为“益泉”。现有徐州人在此井旁立碑称为蚂虾泉实在是不知其泉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