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企业家联合会网站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萧县企业家联合会官方网站!

品牌故事
  • 来源:安徽国口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发表日期:2016-04-14 浏览次数:2369 次
  • 分享到:

一、濉溪地缘起源说

濉溪,原为古宿州,后随经济繁荣发展,淮北(原隶属宿州市)自成一市,濉溪县亦属淮北管辖。濉溪,自古以来便为淮海心腹,以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其酿酒史更是源远流长。濉溪位于全国第二大名酒产区——淮河名酒带核心产区。淮河名酒带是以主河道上的蚌埠——双沟为中心位置,横跨安徽、江苏两省,形成了包括颖河、涡河、淠河等支流上各大名酒所在地的势力范围。濉溪酿造美酒自成徽派浓香一脉;这里青山叠翠、植被葱茏、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以徽派浓香白酒发源地而闻名于世。

睢溪(现濉溪)地处淮河名酒带核心产区,酿造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渊源颇深。远在战国时期,便由汴水入睢之称,郦道元<<水经注>>云:获水,东过萧县南,睢水北流注之。又云:睢水,东经相县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左合白沟水……经相城东向南流注睢。” 

淮河蜿蜒于平原与山地交汇之处,两岸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濉溪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其农业也随着汉民族的迁徙日渐兴旺,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并出现了保墒、选种和播种技术,同时还出现了代田法、区田法等先进的耕作技术。随着农业的繁荣,更加快了酿酒业的快速发展,因而与酒相关的各种工艺技术也相应地发展起来,酿酒技术愈加成熟,而早在汉建武二十年,设沛国于相城,颁布酒榷,对酒实行专卖政策,垄断酒的产销,以获酒利。足见当时濉溪的酿酒业已相当可观。考古发现,当时已经用酒陪葬。198411月,在今濉溪东蔡里荒冢中,发掘一个四耳盘口壶,经专家鉴定,为东汉时期所造,其内有酒,色碧绿,香扑鼻。

魏晋时期,濉溪酿酒业己具有一定规模,其所酿酒类品种极为丰富,其消费量远大于秦汉时期。当时除私人自酿自饮外,还有很多产销合一的酒坊、酒肆。国口酒业前身汲源坊便盛行于此。

明万历年间,濉溪日渐繁华,酿酒作坊已有10余家,翰林戴国士曾游濉溪,夜泊濉水,饮酒赋诗,写下了橘徕疑楚泽,沽酒读离骚的优美诗篇。相山隐士任柔节曾以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诗句赞美濉溪酒。从此,一些骚人墨客、迁客游子、达官巨贾,常会集于此。宴乐于佳酿旨酒之中,吟咏出不少美妙诗句: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能添壮士英雄胆,善助诗人锦绣长。明末清初,濉溪酿造作坊已发展到20余家。有迹可查的有允成广益俊源春泉源兴同泰同源福泉义和隆源同益等酒坊。俊源坊的前身便是从魏晋时期的汲源坊发展而来。

民国25年,国民党占领睢溪口,改为濉溪镇,其中濉溪的""正式改为"",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新城的兴起,经济的发展,其濉溪酒业日渐昌盛,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千年酿酒技艺传承,孕育出独具一格的徽韵浓香传奇!千年古城留下了许多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月牙桥,七十二步上天梯,三山加一井,八爪金龙地、嵇康与酒的传奇以及张果老传说等,从这些美丽的传说和故事里,更能让人们领略到千年古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二、人文起源说

韩非子周游此地,著《宋人酤酒》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曾来濉溪周游,著有《宋人酤酒》篇: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或令孺子怀钱挚壶瓮而往酤……”这是我国古籍最早记载售酒的酒店——酒旗高悬,迎风招展,酒香四溢;卖酒者招徕顾客,热情周到,购酒童叟怀钱提壶,往返不绝。

淮人乐酒,嵇康传奇

位列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生于酒乡濉溪,还年少时,他远门的堂兄嵇源在口子小镇开了一家酿酒作坊,名叫汲源坊,嵇康便开始与酒有了不解之缘。

嵇康酷爱饮酒,尤其爱饮堂兄汲源坊酿的酒,天然澄澈,馨香醉人,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后快。七贤之中的刘伶也生于濉溪,两人常乘着鹿车,携一壶汲源酒,使人荷铁锹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豪迈畅饮,放纵形骸,祈望归于自然。

嵇康又和阮籍、山涛等人相遇,欣然心领神会,携手共游山林,会聚在当时山阳县的竹林之下,为世人所称道。七人不问政事,洒脱局外,以竹林为佳境,以美酒为消遣,肆意酣畅,不拘礼数,尽情释放本真。嵇康常使人从千里外的家乡运来汲源坊的美酒,七贤结伴游处时,分享家乡美酒,共赏竹林美景。嵇康弹琴咏诗,刘伶斜倚瘦竹只顾喝酒,阮咸抚瑟弄琶,阮籍穷途而哭临渊而啸,向秀、山涛、王戎高谈玄理纠缠老庄,饮酒谈笑间,汇聚成一幅竹林七贤啸聚山林的世间胜景。

谁料嵇康卓越的才华和不羁的处世风格,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刑场上,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而嵇康不畏强权,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向哥哥嵇喜索过一架琴和一壶从汲源坊带来的家乡美酒,豪饮几口,面对成千上万前来给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琴声,从嵇康傲世的风骨中倾泻而出,流进每个人心里,也溶进了汲源坊的酒里。

后世,堂兄的汲源坊几经沉浮,但始终饱含着嵇康的自由之心和铮铮傲骨,屹立不倒,执着于酿造纯粹的濉溪美酒,历经千年风雨,发展成明万历年间濉溪闻名于世的俊源坊。《广陵散》的铮铮琴声浸透了千年,俊源坊酿造的濉溪古酿,如同嵇康一样,天然归真,热情纯粹,酒品如人品,顺应着万物的本然状态,释放人心的天性自然。

白居易泛舟濉水,诗酒盘桓

唐代诗人白居易,青年时代多半住在古符离攻读诗文。闲暇之时,常携学友刘五、贾握中等游玩,或泛舟濉水,或游寺登山,诗酒盘桓,与濉溪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不少美妙诗句。他在题赠学友的一首诗中写到了濉溪酒和濉溪鱼:

朝来暮去多携手,穷巷贫居何所有?

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暖寒酒。

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

偶语闲攀芳树立,相扶醉踏落花归。

清顺治元年,乡饮酒礼盛行

 “乡饮酒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也是汉族的一种宴饮风俗,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之集体活动。《礼记?射义》说,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其为中国古代地方政府的一种重要官方礼仪活动,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清顺治元年,濉溪乡饮酒礼尤为盛行,于每年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举行乡饮酒礼,一年两度,遂成乡规。其地点设在各府、州、县儒学之明伦堂,作为政府的宴请活动,赴会人员多为地方官员及乡里缙绅和各酒坊主,他们首先到各酒坊道贺,后分别品各尝酒坊所带美酒,直率评议,鉴别优劣。俊源坊常常在乡饮酒礼中受到各方的赞誉,美名远播,受到越来越多饮者的青睐。

 

三、酒坊起源说

魏晋时期,濉溪酿酒业己具有一定规模,饮酒不但盛行于上层,而且普及到民间。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生于酒乡濉溪,更与白酒有着不解之缘。其远门的堂兄嵇源在口子小镇开了一家酿酒作坊,名叫汲源坊,这便是国口的最初雏形。汲源坊采用古老的泥池发酵,所酿美酒具有绵、甜、香、甘、醇、厚的口感,千里飘香,但因其规模不大,故产量不高,更使得物以稀为贵,当地爱酒者慕名而来,却总是千金难求。随年代更替,这件作坊起起伏伏,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盛衰交替,但其独家嵇氏酿酒秘方却世代相传。

后发展成为明万历年间闻名于世的俊源坊,其酒坊分前店后厂两部分,前店卖酒,后厂酿酒。嘉庆七年(公元1803年),濉溪酿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酿酒业产量倍增,酿酒作坊已发展到30多家。俊源坊得到进一步发展,销路宽广。通过水陆两路,南销往上海、无锡、南京、芜湖、武汉等地;向北销往济南、天津、北京、张家口、抚顺等地。且在南京素有濉溪名酒到浦口,南京全城皆飘香之美誉。

民国初期,濉溪酿酒业兴盛,销路宽广。来自上海、杭州、无锡等地的粮商、酒商云集于此。当地农民也兼营贩运,篓背、桶装,把濉溪酒销往四面八方。酿酒作坊遍布大街小巷达72家之多,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团城七十二,居中尽得法,千瓮皆上品,甘美泉水佳。俊源坊在这七十二家酒坊中,仍属翘楚。

民国35年,国民党军队占领濉溪,酿酒业再次受到摧残。国民党政府为了战争的需要,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对酿酒加重税收。同时又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各酒坊入不敷出,无法生产,致使多半酒坊相继倒闭,俊源坊也一度进入到半开半停的状态,后隐没于世。

1949年,专酿专卖,俊源坊转卖他人。千禧之初,国口酒业复兴汲氏古法,本着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精神,进行科学实验,初期酿出的酒虽有较好的品质 ,但风格并不理想也不确定。通过实践,在继承传统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对生产工艺进行大胆的革新,总结提高,从而使成品酒基本上去掉了残留的苦、涩和糙米味,进一步达到了酒质芬香、醇和、恬静、清爽,酒体风格近乎完美。 2012年,国口窖重装问世,再现经典品味!

  • 上一篇:暂无信息
  • 下一篇:国口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