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企业家,各位会员,同志们、朋友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萧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5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核心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调转促为用力方向,苦干实干、抓主抓重,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实现两位数增长,有4项指标位居全省前20。具体为:GDP完成219.8亿元,增长9.5 %,增幅位于全市第1、全省16,也是我市唯一进入前16位的县,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6亿元,增长28.3%,居全省1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5亿元,增长12.8%,居全省l2位;金融存款余额241亿元,增长l7.1%,居全省20位。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入,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年谋划项目1023个,重点推进41个,完成投资82.8亿元。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164亿元,增长18.2%。郑徐高铁、林洋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鹏鹞污水处理、和泰新型建材等项目加快建设。二是坚持又好又快,推进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发展提速增效,工业投资实现175亿元,增长26%。首位产业完成产值85亿元,增长20%。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5亿元,增长40%。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l60亿元,新增产业化联合体33个、农业规上企业70家。 8个美丽乡村示范中心村规划编制通过省级评审。金融服务不断创新,启动政银担风险分担模式和“助保贷”业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343万美元,增长35.9%;实际利用外资724l万美元,增长36%。商务物流发展迅速,山东光华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在建设,阿里巴巴产业带项目上线运营20家。三是坚持统筹和谐,注重联动发展,城乡建设加速推进。全县86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2亿元。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认真开展“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建成街头游园12个,新增和提升绿化面积l40万平方米。凤城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凤山隧道南北贯通,龙腾大道、发展大道等正在施工;高铁站房、岱湖项目等顺利推进。全县道路日益畅通,完成国省道改造131.3公里,生态大道基本建成,打通乡道断头路136公里。“三线三边”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午秋两季秸秆综禁实现零火点。萧徐快速通道开工建设,徐州地铁一号线连接萧县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正在谋划实施。 四是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投入力度,群众生活持续改善。认真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全年民生支出16.3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2O万平方米。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落实帮扶资金4亿元,易地扶贫搬迁成功获批,实现脱贫5.4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778个。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是坚持创新创优,加快改革步伐,经济发展亮点纷呈。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l9项。设立萧县徽银城镇化一号基金8亿元。大皇藏旅游开发等6个项目包成功进入省“大新专”盘子;上海张江久有萧县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成功挂牌;4家企业在新三板、新四板挂牌;获国家级荣誉8个、省级荣誉9个。
二、“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三五”是萧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转型时期。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创新发展方式、创造皖北奇迹、创建“五个萧县”,通过五年时间,再创一个新萧县,确保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冲刺400亿元,财政收入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皖北县级前列。
主要抓好以下几点: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积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园区转型升级三大推进工程,全力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9O家,工业增加值l25亿元,利税19亿元。确保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五大示范”行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力争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2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50亿元。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围绕新老城区集聚功能,强力实施“114”战略,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新萧县。加快县城及重点镇棚户区改造,确保5年任务3年完成。通过五年努力,县城规划面积达55平方公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改革开放,加强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快行政管理、财税金融和户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开放合作意识,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和徐州经济圈。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38%。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到2018年实现全县脱贫。支持全民创新创业,逐步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教体、文化、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三、2016年重点工作
今年,我们将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持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以调转促为主抓手,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O%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1.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ll%。
为实现今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工业方面,今年确保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工业增加值81亿元。不断壮大首位产业,全面完成产值100亿元目标。农业方面,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联合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l90亿元,确保农民收入增长10%以上。第三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进龙城西市等电商创新园和阿里巴巴产业带项目。创新金融服务,积极推进林平纸业等4家企业上市挂牌。加快蔡洼项目建设,确保7月1日前完成,向党的生日献礼。生态文明方面,坚持绿色发展,严格环境执法,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确保省级森林城市通过验收,省级文明城市争创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二,深入实施“710”行动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好中求快,全县谋划梳理了党建工作“十个一”工程和经济工作“六个十”工程,合称“710”行动计划。主要通报一下经济工作“六个十”工程,即六大类各十项工程,主要包括工业项目、园区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农林水及文教卫六大类的重大项目,这60个项目总投资200亿元,今年计划完成75亿元。
第三,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以“16城同创”为抓手,认真落实“五统筹”理念,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强力实施城市建设“114”战略(全力建设凤城新区,着力改造提升老城区,全面启动县城四个出入口整治工程),全年实施城建项目92个,完成投资50亿元。一要突出棚户区改造。全县棚户区改造五年规划和三年完成赶超计划制定完成,今年计划实施芦屯、龙山予等5个棚改项目,改造l48万平方米、7243户。二要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申报省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完成乡镇驻地及所在行政村中心村建设及建成区环境整治任务。持续推进 “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巩固综禁工作成效,确保农村环境不断改善。三要突出东向融入徐州战略。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立足区位优势,主动承接徐州辐射带动,深化交通运输、产业转移、农产品供求、生态旅游和区域资源等方面的对接。积极谋划徐州地铁1号线延长至萧县等轨道交通项目,加快融入徐州经济圈。
第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萧县生活垃圾及生物质发电项目,完成灵山风电和华电农光互补等项目并网发电。加快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建设,力争新入园企业4 -7家,积极申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密切关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动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确保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0亿元,增长30%以上,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家。
第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要求,明确“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怎么退”等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各项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措施,确保实现“五年任务、三年(2018年)完成,一年巩固,一年提升”的脱贫目标。认真制定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规划,结合工业化、城镇化、棚户区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今年确保完成5.75万贫困人口和30个贫困村的脱贫任务。
第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促公平,继续做好惠民实事,实现民生工程投入18亿元,切实解决好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确保就业稳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通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