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称:安徽萧县经济开发区
批准时间:省政府于2006年2月批准成立
现有规模:6.4平方公里
经省政府批准扩区面积:20.7平方公里
二、萧县经济开发区为副县级建制,下设党政办、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 社会事务局等四个内设机构,为副科级。目前派驻单位有:财政所、国土所、环保所、派出所、供电中心、城建执法中队、房管所、工商所。
三、目前开发区运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发区作为经济特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应在方方面面体现出办事高效,尤其在办理项目入驻手续方面,但实际情况是开发区只尽招商义务,无审批之权。开发区人员只能带领投资客商到有关单位申请办理相关手续。相关职能部门虽然在开发区也设置了派驻机构,但审批权限没有下放,依然要到主管局办理,行政办事效率较低。
四、园区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五通一平”,但档次不高。一些必需的配套设施缺乏,如:物流仓储、高档三产服务业等。
五、园区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1、县财政拨款,2、县民基、建投公司融资。
六、现有企业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主要发展绿色合成革 、新型建材、现代机械工制造三大产业。
七、培育主导产业的主要做法:
绿色合成革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制造是我区三大主导产业,目前均已初具规模。为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形成项目合力,把各产业做大做强,我区围绕主导产业精心策划招商方案,科学制定招商举措。一是实施“招商产业链”政策,促使合成革产业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瞄准合成革上下游配套企业,壮大合成革产业链。把生产合成革所必须的树脂、无纺布等上游制造企业想方设法引进来、留得住。同时,积极招纳箱包、鞋类等合成革下游商家来区投资。目前,已有多家合成革配套企业签订投资协议,部分已开工建设。相互促进、相依相辅、相得益彰、完整有力的合成革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二是依托资源优势,科学规划,把陶瓷产业做优做大做强。我县已编制完成了《萧县陶瓷产业发展十年规划》,在县经济开发区内高起点规划了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的安徽陶瓷产业园。计划到“十二五”末,建设150条生产线,实现工业产值230亿元左右;到2020年,建成2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左右。为唱响我县陶瓷品牌,我县开发区在国家互联网认证机构登记注册了“安徽陶瓷产业园”互联网域名。按照全县陶瓷产业的发展思路,根据当前开发区陶瓷企业现状,开发区主要领导排除事务性工作的干扰,紧盯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等陶瓷生产集中区域,研究分析他们陶瓷生产的历史、现状和出路,实地走访企业、拜会商会,调研考察我们和他们发展陶瓷产业的优劣之势。利用他们资源匮乏、土地瓶颈、劳动力短缺、产业转移等客观因素,借鉴经验,取长补短,针对性做好招商活动。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陶瓷产业集群转移,先后引进了龙津陶瓷、正冠陶瓷、华凯瓦业、罗盛达陶瓷等多家企业,已签约陶瓷生产线15条,投资总规模近20亿元。目前,正在建设的建筑陶瓷生产线8条,其中5条已建成投产,今年下半年投资规模最大的罗盛达陶瓷将建成投产。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形成园区专业、特色化。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坚定建设特色园区理念不动摇,把新型建材和高科技含量的机械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一心一意谋划好、发展好。把开发区闸河两岸5平方公里核心区产业定位在建材和机械加工制造上。为了把有限的土地利用空间打造成实力建材园、精品机械制造园,管委会聘请有关产业专家规划园区发展蓝本、制定项目进园标准、参与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全面体现园区专业化。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商聚商,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天瑞水泥的入驻以及华龙耐火、东方玻璃、华特混凝土、典跃新型建材等企业的不断壮大促使了建材产业迅速崛起;佳诚机械、金科电工、安然重工、青地球科技环保设备制造(美资企业)等项目的相继开工投产标志着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蓬勃兴起。
八、园区主要经济指标: 今年1—6月份,开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元,同比增长9.5%;完成工业增加值9.8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财政收入4000万元,同比增长5%。
新型建材、绿色合成革、机械加工三大行业是目前开发区的支柱产业,上半年新型建材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6.13亿元,占全区的34%;绿色合成革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9.48亿元,占全区的52.5%;机械加工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04亿元,占全区的5.6%。
开发区建设及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建设用地指标缺乏。开发区土地指标的缺乏依然是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主要瓶颈。开发区合作共建园的征地、拆迁、补偿、平整土地、道路硬化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但土地指标一直未能落实,导致已入驻企业德豪合成革、聚维无纺布等一直无法办理相关证件。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受建设资金的制约,开发区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格档次较低,影响着园区的整体快速发展。
三是个别企业“久占土地,占而不产”现象依然存在。开发区建设初期由于招商引资门槛较低,个别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或其他原因,至今未能建成投产,造成土地和厂房的闲置。
四是“产城一体”化建设面临困难。由于开发区建设初期缺乏统筹发展的理念,开发区缺少学校、医院和高档三产服务业、物流业等配套产业。导致难以集中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面临困难。
五是开发区高效服务难以体现。受体制和运行机制制约,企业的各种行政审批权分属于县直相关部门,开发区服务权限受限,基本上停留在日常代办手续等“原始阶段”,无法向深层次延伸进行“高效、便捷”服务。
下步打算
一、围绕建设“两大百亿产业园区”做好招商大戏。
我县开发区积极实施市委市政府“3111”工程,早谋划、早部署,结合目前萧县工业产业的实际,狠抓落实力度,确保利用三年时间着力把县经济开发区绿色新型建材和绿色合成革两大主导产业,打造成两大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
目前这两个已有主导产业的基础,拥有新型建材行业企业11家,其中典跃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拥有多项国际国内行业专利,在全国有38家分公司,年产值达5亿元。园区目前已投产陶瓷生产线4条,平均每条生产线形成年产值 2亿元,正在建设陶瓷生产线8条。再用三年时间争取建成环保高档瓷砖生产线10 条,仅陶瓷产值可达60亿元以上。年内,天瑞水泥新建成一条球磨生产线,天瑞水泥萧县公司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另外,华龙耐材、东方玻璃、弘源塑胶等建材企业不断壮大实力,也是建成百亿园区的基础。
萧县经济开发区现有绿色合成革干湿法生产线62条,已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生产规模,三年内建成120条生产线,产值超过60亿元。目前,县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合成革上游产业无纺布生产线4条,形成产值4亿元。正在洽谈合成革上游主要原料树脂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值10亿元。合成革下游制衣、制鞋、箱包等企业已签合同 6家。合成革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形成,三年内将由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由产业集聚发展成产业园。
二、加快在建项目建设速度。加快罗盛达陶瓷建设进度, 确保罗盛达陶瓷上半年投产。督促聚维无纺布、金石科技、人人地毯、宜兴陶瓷项目加快进度,倒排工期,在合同约定期内完成投资建成投产。督促合成革企业抓紧二期投资,完成每厂8条生产线的原定计划。创造条件,促德豪合成革无纺布生产线尽快建设。
三、筑巢引凤,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20万平方米的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和仓储物流中心建设。依托标准化厂房,引进合成革下游生产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于新疆雪拓公司达成合作投资意向,厂房设计正在公开招标,项目用地已经落实。力促一期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加快开工。
四、创新方式,克服土地指标制约,力促意向成熟的项目尽快落地。创造条件,促使已签约的薇薇鸟服饰、博客喜服饰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紧盯意向性安徽安驰电动汽车等项目早日签约落地。
五、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完成合作共建园区内路网建设,完善道路绿化、亮化工程;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水平,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完备公租房的硬件配套设施,争取早日启用;建成开发区综合性医院,并投入使用;选址建设开发区庙街小学,提升开发区的综合实力。
六、成立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探索小微企业助保金运行模式,缓解融资难。成立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建立开发区投融资平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七、完成庙街拆迁安置任务,推进邵村美好乡村建设。新村选址在301省道以北、永马路以西区域。目前庙街拆迁安置工作房屋摸底、户数统计、安置选址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