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企业家联合会网站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萧县企业家联合会官方网站!

“非遗”传承人 工匠张守进
  • 来源:企联秘书处 作者: 发表日期:2023-07-24 浏览次数:376 次
  • 分享到:

80后工匠,萧籍知名企业家张守进,遵循中华千年文脉足迹,痴心踏上非遗传承之路,让老手艺成为新国潮,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716日,江苏省内最大的苏作明式家具艺术馆在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开馆,2000多平米的展馆内,陈列300多件精细雕琢的明式家具与红木雕刻作品。线条流畅的明式官帽椅、精致细腻的木制鸟笼、花样繁复的雕刻摆件琳琅满目。这些作品精湛,来自80后工匠,萧籍人张守进。


走进大厅,一件长2.18米,高1.06米的福寿双全摆件,将寓意长寿的桃、代表“福”意的蝙蝠、承载着吉祥之意的灵芝、必福谐音的壁虎相互映衬,栩栩如生。“作品采用全手工雕琢的技法,目前它是业界唯一。”张守进,明式家具(苏作)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这一件作品,他花费了五年的时间来打磨。张守进说,苏作工艺是典型的“慢工出细活”,从选材,到设计,到雕刻、制作,少则两三年,多则七八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每一个物件,都浸润着时光之美和手工温度。


起源于明代苏州的明式家具,以其独特的家具造型形体、风格特征,深深影响着中式古典家具的设计和制作。明式家具(苏作)制作技艺,也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明式家具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人文情怀分不开。”


如今,在苏州,越来越多像张守进这样的年轻人,加入到了明式家具“手艺人”的行列中。“每一件家具上,少则几种,多则十几种的卯榫设计组合,一根钉子都没有。”“用料上要求‘木不离分’,构件尺寸的大小、比例,都必须不差一分一毫。”


1999年,十几岁的张守进到苏州学艺,接触到了红木工艺家具,便沉迷于苏作明式家具的传统之美。没有任何基础的他,只能从打磨工开始做起。幸运的是,2000年,他就拜苏作明式家具省级非遗传承人宋卫东为师,系统地学习这项非遗工艺,在师傅的带领下,张守进对“匠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习技艺以来,张守进花了大量精力深入研读前辈传下的各种经典著作和史料,走过无数展馆感受古典家具的神韵,并拜访业内大师,虚心求教。他不断悉心钻研技法,创新设计,在反复的制作和打磨过程中精进手艺。


 “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学无止尽。”现在,张守进将自己的红木展示馆命名为“前进”,并暗下决心,在非遗传承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在他的展示馆里,专门构建一个体验区,定制小号工具,让感兴趣的孩子们动动手,他要将这份传承“从娃娃抓起”,从基础做起、更加广泛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