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所好 ,最近我兴高采烈地沿着绿地毯走近一家农展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盛开的鲜花和合苞欲放的花蕊。继续往前走只见两边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农产品,南方的椰子 、芒果,北方的驼奶、 桦树汁。奇怪的是参展主人的竟然欢迎参观者品尝他们的鹿肉、羊肉等美食,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要回答几道有关农业的知识,说的是答对了方能品尝,实际上答得不全对也可以品尝。一旦答应品尝,机器人就会马上把你喜欢的美食送到你的手中,趣味盎然。
走累了,可以到蒙古包中休息,也可以去听歌唱农业、农村、农民和再加上“ 农科”的“四科”歌曲,顿时增进对“ 四 农”的感情和热爱。演唱和四农知识讲座交叉进行。层览会上的几处讲坛讲的是先进的现代化的“四农”技术和知识,包括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有介绍。我是从农村来的,对农业常识知道一点,对“四农”的新进展却不甚了了。因此当他们在大小不一的农机前介绍这个机器、那个机器,我都是第一次听到,听得兴致勃勃,津津有味。比如说,挖近两米宽、一米多深的河沟,机器一过就完成了,左右两边和沟底能做到平整,挖出的泥土在两边也呈弧形放置,令人惊讶。过去我们是要十天半月才能做到的,今天怎么就霎那成功了呢?
展品里有学问,有智能,农展会几乎成了农业大学。这能否促使那些把“农村来的”当贬义词、瞧不起“农村来的”人三思或者说反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