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企业家联合会网站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萧县企业家联合会官方网站!

100句话看懂《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 来源:安徽省徽商发展促进会 作者: 发表日期:2021-09-29 浏览次数:1752 次
  • 分享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3.2万余字的内容包含哪些重要信息?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哪些实质性改善?未来有着怎样的美好前景?100句话带你读懂。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  

6 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7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  

8 全面小康是奋斗出来的小康。  

9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10 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7%,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1 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12 有超过4亿并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13 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正在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  

14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持续向中高端迈进。

15 中国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16 “中国制造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17 广大农民逐步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辛劳。  

18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9 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兴起,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20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和港口深水泊位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1 中国以占世界6.6%的淡水资源支持和保障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和17%的经济总量。  

22 网络覆盖越来越广、资费越来越低、网速越来越快。  

23 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彰显。  

24 法治在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利、增进人民福祉方面的作用更加彰显。  

25 全体人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26 从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到城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持续完善,基本实现免费或低价开放。  

27 时尚的文化场馆、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具有创意的文化活动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文化需求。  

28 影视出版繁荣发展,暑期档”“国庆档”“春节档大片云集,精品图书不断呈现,人们享受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文化盛宴。  

29 文化娱乐领域乱象有效整治,天清气朗风气正在形成。  

30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人们不出国门也能欣赏世界顶级文艺演出。



资料图:浙江台州黄岩上郑乡山居风光。范宇斌 摄

31 旅游景区、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断提升。  

32 全民健身热悄然兴起,全民健身强健着民族筋骨、强大着民族力量。  

33 挥毫泼墨、吟诗诵词成为青少年的新时尚。  

34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了起来,传统文化更可游可感可知、更好懂好听好读。  

35 越来越多的人陶醉于古典艺术的芳华流韵、国家宝藏的博大精深。  36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传承文化基因,丰富时代内涵,注入时尚元素,融入现代生活。  

37 中医药、武术、京剧、茶道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美食美景受到热捧,影视综艺、网络文学、流行音乐广受欢迎。  

38 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召力不断提升。  

39 全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20年的32189元。


40 越来越多的人有诗和远方更加触手可及,说走就走不再是梦想,旅游扮靓人们的幸福生活。  

41 从劳动者普遍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到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8年、技能人才总量约2亿,就业人员素质大幅提高。  

42 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劳动报酬保持增长,劳动所得受到保护,人们越来越有尊严地劳动、快乐地劳动。  

43 单休制双休制,从黄金周到带薪年休假,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越来越有保障,工作生活更加平衡。  

44 学前教育普及率、普惠率超过8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45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在变为现实。

46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正在形成。  

47 中国基本建成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在内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向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迈进。  

48 截至2021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14亿人、2.22亿人、2.7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  

49 生育保险依法覆盖所有用工单位及职工。  

50 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51 中国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52 医药价格逐步回归合理水平,越来越多的常用药、救命药纳入医保目录,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53 中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优越性进一步彰显,人民生命健康得到有效维护。  

54 黑恶势力有效铲除,黑恶犯罪根本遏制,社会治安环境显著改善,法治权威充分彰显,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55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基层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能力显著增强。  

56 2020年,全国群众安全感为98.4%。  

57 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58 民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形成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局面。  

59 人们呼吸的空气更清新了、喝的水更干净了、吃的食物更放心了、生活的环境更优美了。  

60 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0%。  

61 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  

62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78平方米。  

63 2020年,中国民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达89.5%。  

64 骑行、步行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65 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66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67 实现脱贫的近1亿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贫困妇女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  

68 加强失能贫困老年人关爱照护,贫困老年人生活和服务保障显著改善。  

69 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70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逐步实现。 

71 特色生态产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走向全面振兴。  

72 硬化路、动力电、4G网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物流水平稳步提升,快递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并加快进村步伐。  

73 既有乡土气息又有现代时尚的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正在形成。  

74 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成为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75 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2016年至2020年,约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76 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发达,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77 就业机会更多元、更公平,教育资源更优质、更均衡,医疗体系更完善、更先进,购物、出行更智能、更便捷,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78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体育馆、文化馆、影剧院量质齐升


79 全民阅读活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发展。  

80 城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更普惠、更优质、更精准,人们多姿多彩、更高层次的追求不断得到满足。  

81 白天的城市车水马龙,夜晚的城市流光溢彩,夜市、夜间演出、深夜书店、灯光秀、24小时便利店越来越多。  

82 夜生活、夜经济、夜文化悄然兴起,人们充分享受高品质的八小时以外生活。  

83 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在生动展现出来。  

84 农村居民在城乡之间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可以安稳留乡,有地种、有房住;可以踏实进城,能就业、有收入;可以返乡创业,有平台、有政策。  

85 县城短板弱项加快补齐,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县城安家置业。  

86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度假,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87 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到实施双减解决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统筹发展与安全,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不仅确保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也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88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  

89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类走向现代化探索了新路径。  

90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9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接力奋斗创造的。  

92 改革开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93 中国人足迹遍布全球,促进了中外交流互鉴。


浙江杭州。 王刚 摄

94 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95 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6 前路不会平坦,前景光明辽阔。  

97 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98 中国一定能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9 中国人民一定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100 中华民族一定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