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喜欢把在锦绣河山中游览称作“画中游”。位于苏鲁豫皖交界处的、一百多年前就有津浦、陇海铁路穿越的萧县最具备画中游的条件。山,有汉高祖刘邦避难的皇藏峪,有山中的佛门向天上开的天门寺。有山就有泉,萧县有八大名泉:有刘邦用宝剑挖出的拔剑泉,有孔子弟子洗砚台的洗砚池,还有在无自来水的年代,苏鲁豫皖四省的富人都用马车来萧运泉水的圣泉。河流都是向东流,萧县还有向西流的奇特的倒流河。这倒流河的景观还不止看它倒流的滔滔,更美的是雨后水深十几尺,雨停霎时水位低得见底,忽深忽浅,水色多变,越变越美。
这类景观在中华大地上也许不只一处,萧县还有一种画中游是全国各地,不,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在萧县一百多万人口中有四万名画家,加入省美协、全国美协的会员有400多人。不大的县城有画店万余家。曾任上海、安徽等省文联领导的书法家赖少奇专门去萧县向一位农民书法家求墨宝。广东、天津、陕西,不用说还有安徽,国画院的魁首都是萧县人。我去过欧洲、非洲的好几处“画家村”,没有哪个比得上萧县的。萧县的画界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你知道吗?齐白石称赞萧县画家萧龙士的兰草比他画得好。这般评价,中国有几人?你知道吗?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还有中国美术馆馆长是哪里人?是萧县刘窑的刘开渠。大概是1947或48年,外祖父多次带我去过刘开渠的家,他本人当然不在家,是到他哥哥家。山上下来的泉水穿过他家旁边的兰草边,再流到他哥家的牛槽旁。幼小的我看了这般风光竟然情不自禁地用刚学会的成语大喊:美不胜收!还有,法国美术院士只有两名,其中之一是萧县的朱德群。刘开渠的家在萧县西部美如画的山腰,朱德群的家在萧县东部的美如画的白土山。我童年时最怕去朱德群哥哥的家,因为在白土不便赤脚,遍地是陶瓷碴。刘窑、白土过去都是名扬四海的萧窑,产陶器。白土一带,在两千几百年前出产一种名砚叫“越砚”。有好砚大概是萧县出好字好画的历史渊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萧县“书画艺术之乡”应当说是有文化眼力的。
萧县春秋战国时为萧国。我自幼就看到在县法院对面的高墙上石刻的“萧国”二字。最近,安徽一位副省长来上海对我说:萧县正在申办“撤县改为萧国市”。我拍案叫绝!萧国的山水画源于山水,美于山水,高于山水。要想画中游,快去具有双重美如画的“萧国市”。